
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選擇「無糖」「無添加」糖果較健康?營養師揭真相:沒有「健康」的糖果>)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萬聖節即將來臨,每年孩子在 trick or treat 拿到的大把色素糖果,都讓他們開心得不得了。但身為爸媽的你,是不是不經意捏了一把冷汗?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告訴你在萬聖節中可以為孩子把關的關鍵。
(責任編輯:張嘉芬)
文/邱紹雯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討糖儀式,看著幼年孩子開心捧著一大袋人工素色糖果回家,著實讓不少家長倒吸一口氣。要說完全不讓孩子吃糖,或許難以貫徹,有用心良苦的家長在市面上搜尋「無糖」的糖果,希望讓孩子吃的「相對健康」。營養師卻提醒,「無糖」不代表健康,更可能添加其他合成的甜味劑,多吃一樣有害健康。
「完全不讓小孩吃糖有點困難,如果真要吃,我希望能找到有沒有比較健康的糖果,可以放心讓孩子吃呢?」育有 3 歲稚子的波媽這番話,或許講出不少家有小小孩家長們的心聲,但真有這種東西存在嗎?
走一趟大賣場,上百種糖果選擇,逐一拿起來檢視包裝成分,幾乎很少標榜「無糖」,少數標示「無添加色素」、「無添加動物膠」、「無添加香料」……等,上網路搜尋「無糖」糖果,選項稍微多一點,有的在包裝會特別打上「Sugar Free」、「無糖輕熱量」、「100% 水果原汁」等,看似比較安心。
但實際將這些產品包裝拿給營養師檢示,得到的答案可能要讓家長們失望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首先強調,「無糖不代表健康」,儘管標示沒有加傳統的蔗糖,但都另外添加代糖或人工甜味劑,包括糖醇類的甜味劑、木糖醇等,讓糖果吃起來有甜味,這些都是合成出來的產品,「它只是告訴你不加糖,但沒告訴你另外加了其他人工添加物。」
同樣的,她拿起某一包外包裝大大寫著「無添加色素、動物膠、防腐劑」的糖果,細看背後的成分表,舉例說明:「像這個只有說不加動物膠,但加三仙膠、鹿角菜膠、麥芽糊精……有比較好嗎?」
蘇秀悅提醒家長,糖果不分等級,沒有所謂「比較健康的糖果」,因為糖果本身沒有其他營養素,不是不能吃,關鍵在於「吃的量」。重點還是在於如何把糖作適當的控制,而不是用一個合成的甜味劑來取代糖,買回家自以為安心,就讓孩子隨意吃,反而不警覺它的風險。
目前市售產品中的人工添加物都須符合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規範使用,不同添加物都須符合每人每公斤攝取量不得超過多少毫克的安全規範(詳見:台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查詢)基本上,在安全範圍內食用是沒有問題的,目前也尚未有實證研究能證實,食用過多的人工甜味劑會對人體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但在營養師眼中,這類人工的食品添加物,尤其對於小孩,成長過程中還是少吃為妙。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國民飲食指標」的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 10﹪」,在這範圍內攝取糖分都是適當的。蘇秀悅說,健康飲食的重要概念是吃「天然」、吃未經加工且不含額外添加物的「原型食物」,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吃糖的機會,例如:家長煮綠豆湯、薏仁湯、豆花,適當加糖,沒有說不可以,但畢竟這裡加的糖,吃的都還算是天然的食物。
至於大人們煩惱萬聖節討來的糖果該怎麼辦才好?蘇秀悅也妙答,「萬聖節不就那麼一天,節慶過後就該把糖果收起來。」
的確,親子間的糖果大戰不會只是萬聖節的議題,她也以自身經驗建議,家裡沒事別固定放那麼多大包的糖果餅乾,要買就買小包的,此外,家長最該改變的是把糖果當作獎勵的教養方式,務必要降到最低。
想看更多「健康秘訣」,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我不是完美榜樣怎麼辦?」《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3 個原則讓孩子陪你一起「變得更好」
【0 到 12 歲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期】哈佛醫學博士從「腦科學」角度分享:8 個方法幫助孩子大腦發育
(本文經合作夥伴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選擇「無糖」「無添加」糖果較健康?營養師揭真相:沒有「健康」的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