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 鄧羽辰

你或許不會想像僧侶一樣皈依佛教並茹素,但也許你會想用「和尚思維」,追求恬淡、自在的人生。

英國一名作家同時也是國際教練協會認證的生活導師,在大學畢業後正式出家成為一名和尚,並出版了《Think Like a Monk》這本書,希望能藉由自己的力量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心靈的寧靜。

Jay Shetty在人生最黯淡無光的時期接觸到了一位印度老和尚,那時的他還只是個沈迷酒精、耽溺派對與酒吧的大學生,在朋友的邀約下,他參與了一場由老和尚主講的演講,視名利、物質為浮雲的老和尚所展現的「無私奉獻」當時深深打動了他,在演講結束後,Jay Shetty與老和尚相談甚歡,此後他便跟隨著老和尚四處演講,並且為此拒絕了畢業生的工作機會,選擇出家成為一名和尚。

Jay Shetty出生在一個讓他在畢業後有三條路可以選擇的家庭,這三條路分別為醫師、律師及一位失敗者,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看似讓家人失望的第三條,缺席了當屆畢業典禮,到印度修行。雖然Jay Shetty看似逃離了人生的成功模板投其真正所好,但成為和尚後的修行日子,讓他意識到自己對於寧靜心靈的渴求,並且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智慧去引領更多人走出人生迷惘,建立生活與價值觀的新平衡。

當家人、朋友,乃至社會都在期望我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我們活在那樣的想像裡時,就像是被困在一個回音室,我們會被眼前的世界觀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Jay Shetty曾在節目中提到,若想要找出自己想追求的事,得從「讓自己去接觸新的體驗、新的榜樣」開始,因為如果我們無法找到自己能夠模仿的榜樣,那我們將被侷限在自己的框框裡。Jay Shetty環顧身邊,了解到自己不想過著所謂他人眼中的「成功人生」,轉而尋求自己的心之所向,這也讓他在追尋自我的路上,更加無畏那些之於他「無謂」的目光。

出家人運用古老的智慧,悟透生命本質,得以在混沌世界中於心靈深處尋得一處靜謐。《Think Like a Monk》這本書提供了幾個原則,當你試著「像和尚一樣思考」時,或許會慢慢透徹這些事情:

1.如何面對負面情緒?

2.如何停止「想太多」?

3.為什麼「比較」會傷害「愛」

4.如何利用你的恐懼?

5.為什麼你無法透過「尋找快樂」來「找到快樂」?

6.如何向你遇見的人們學習?

7.為什麼你不是你自己所想的樣子?

8.如何找到你的目標?

9.為什麼「仁慈」對於成功而言很重要?

當生命本質不如你所想

2020年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是個不好過的一年,生命的平衡與心靈和平的追求變得更加知易行難,因此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汲汲營營的那些追求。也許你想成為一名百億富翁、也許你想成為一名創業家、也許你也嚮往如Jay Shetty經歷的僧侶生活,然而Jay Shetty也鼓勵大家在思索自己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的同時,與其單看生活的「結果」,也許可以問問自己:「你願意為了那樣的結果經歷必經的過程嗎?」

Jay Shetty曾引用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Cooley)的一句話來解釋他的自我覺察:「我不是我想像的那個我,我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我,我是『我認為你想像中』的那個我。」他首先幫助了自己,因而有更多的能力幫助他人,現在,他成為了一名國際教練協會認證的生活導師,設立了自己的網站提供幫助,並在自己的影音頻道分享心靈健康、生活目的及自我幫助的相關影片。

「像個和尚一樣思考」不只是種生活理念的改革,更是幫助自我成長、突破困境的思維模式。

想看更多和尚的幸福思維,點這裡

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and Purpose Every Day

作者:Jay Shetty

參考資料:

1.《Jay Shetty

2.《Amazon》:《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and Purpose Every Day》

3.《Jay Shetty Youtube》

4.《The Guardian》:《‘I’m living my highest purpose’: mogul monk Jay Shetty on free market teac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