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
4/30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好奇查了一下這個日子的來源典故:
根據教育百科,「國際不打小孩日」主要精神是:「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了」。
1998 年美國有一位臨床心理學家 Robert Fathman 深知體罰是沒有效益的教育方式,他有感於體罰對兒童的傷害,是一件非常讓人遺憾、扼腕的事,因此選擇了 4/30 為「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由美國終止體罰組織(EPOCH-USA)支援,藉由各種活動來向社會大眾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
在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我們的 衛生福利部總柴 每天積極宣導防疫之餘,仍貼心照顧爸媽孩子的身心健康,「想告訴所有瀕臨理智線斷裂的照顧者們,你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總柴提供這4招:
第一招「深呼吸——恢復冷靜」:
透過深呼吸,冷卻自己即將爆炸的情緒,避免因為情緒失控動手打了孩子。
第二招「引導孩子——嘗試溝通」:
家長對孩子感到不滿或覺得負面的行為,透過溝通與引導、示範,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也讓孩子從正向學習中成長。
第三招「暫離場——請家人協助」:
如果覺得自己的情緒短時間內無法冷靜,可以請家人協助照看孩子,自己可以先行離開現場,以免再起衝突。
第四招「解困境——尋求外援」:
疫情期間被各種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家長,可以撥打「紓困專線-1988」或「福利諮詢專線-1957」尋求經濟上的協助,也可以撥打「安心專線-1925」來舒緩身心壓力唷。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