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你一直覺得自己很累嗎?明明沒有特別忙,卻一直感到很疲勞,或是只有在早上或晚上才會精力充沛。

日本內科學會認證醫師杉岡充爾指出,人在面臨壓力時,體內會使用「荷爾蒙槽」,進而累積疲勞,並直接反應在「肌膚」上,讓你看起來比實際上還要老。他分享「每天都精神奕奕的最高回復法」,讓你遠離疲勞,改善生活。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日本內科學會認證醫師  杉岡充爾

人一旦累積疲勞,會直接反應在肌膚上。

所以要是荷爾蒙槽枯竭、累積壓力,最後引發身體疲勞和腦部疲勞,皮膚狀態會變糟,讓你看起來比實際上還要老。反觀若是好好維持荷爾蒙槽裡的儲藏量,過著與疲勞無緣的生活,則不只生活會改善,肌膚也會變得有彈性,讓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

除此之外,肌膚彈性也是一種指標,能測知疲勞累積程度。

醫學領域當中常以「氣色」這個詞稱呼肌膚的色澤。

氣色好,微血管會確實舒展,使血液循環順暢。然而,要是累積疲勞,除了血流中的老舊廢物會變多之外,微血管也會彎曲。

這時,如果用超音波掃描顯微鏡的B-Scan 模式,從肌膚上方檢查微血管,就能馬上看出微血管狀況是好是壞。假如微血管彎曲,部分血管會變粗,另一部分則變細,且大幅蜿蜒。這樣一來,血液容易凝滯,血管也會逐漸變成褐色。

最後,因血液凝滯,所以無法順利傳送氧氣和營養給製造皮膚的細胞,於是肌膚就顯得暗沉。

從這種訊號中,就可以看出荷爾蒙槽不足。

皺紋不只是日光的錯

順帶一提,其實皺紋也是疲勞所引起的。

當然,肌膚老化是產生皺紋的原因之一,其它原因則跟日光有關。

對身體和精神健康而言,日光雖然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可是,當肌膚照射到日光後,人體會因為紫外線而產生活性氧。

換句話說,在某種意義上,日光也讓肌膚產生壓力。想消除活性氧時,也會用到抗壓荷爾蒙,所以當腎上腺分泌不出荷爾蒙時,殘留在肌膚內的活性氧便會損傷皮膚以至於產生皺紋。

總而言之,一旦荷爾蒙槽枯竭,血液循環就會變差,進而導致肌膚色澤變暗沉,出現皺紋。

遠離疲勞的方法:有空檔就吐氣縮小腹

日本有段時間很流行因瘦身而備受矚目的「腹部內縮運動」,做法是先吐長氣再縮小腹。

其實,這種運動與其說是瘦身,不如說能有效提升血液循環。

我們首先從基本知識來了解,小腹突出的人,就是所謂的新陳代謝症候群體型,他們的內臟脂肪比瘦的人還要大。

相信大家都知道,脂肪細胞的作用不只是儲存脂肪,還會從細胞分泌荷爾蒙——脂聯素。

這種荷爾蒙會幫忙清潔血管。

可是,一旦內臟脂肪變大,脂肪細胞就不會冒出脂聯素,反而分泌壞荷爾蒙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這種荷爾蒙會傷害血管,製造出類似於「斑塊」的血管瘤。

假如血管長瘤,血液循環自然會變差,進而引起發炎。而身體為了抑制發炎,便會消耗荷爾蒙槽。長期下來,不但導致肌膚疲勞,還會演變成身體疲勞或腦部疲勞。

面對這種情況,只要想辦法使變大的脂肪細胞再次縮小,以分泌適量的脂聯素。這麼一來,脂聯素會清除斑塊,使血液循環恢復正常,不消耗荷爾蒙槽就能解決病根。

所以,如果培養不疲倦的身體,不能讓脂肪細胞有機會變大,換句話說,就是不能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

以比喻來說,動物的細胞就像「裝了液體的氣球」,而非硬梆梆的混凝土。因此,就算只是給予單純壓縮的刺激,如縮小腹,也能縮小細胞。

不過,並不是只有瞬間縮小腹就好,必須深呼吸,像用某物壓在肚子上一樣,對腹橫肌(按:像束腹般,與腰部脊椎骨相連,保護、穩定脊椎。腹橫肌收縮時,能壓縮腹腔)施力。

當然,就算只靠深呼吸,讓腹橫肌這種具有彈力的細胞往內縮進去,長久下來,突出的小腹也會恢復原貌。

藉由腹部內縮運動縮小脂肪細胞時,必須每天持續的做,直到細胞習慣為止。

趁著一個人的空檔縮小腹

「要一直縮小腹,感覺好麻煩啊⋯⋯。」就算會這麼想也無可厚非。

不過做法很簡單。就算只做5分鐘、1分鐘,或是30秒也沒關係,總之花一定的時間持續縮小腹就行了。

比方說,可以在工作時,每隔一小時邊吐長氣邊縮小腹;在等電梯或搭電梯,也是很好的時機;通勤的途中,從某個車站到下一站之間,也可以一邊慢慢吐氣一邊縮小腹。總之,盡量在能力範圍內縮小腹。

相信也有人會覺得「一直縮小腹很難」。

其實我們可以利用身邊的東西,來幫自己做這項運動。

我常會讓患者試著穿上以前用過的小一號褲子或裙子。就算沒有一整天都穿,只在做腹部內縮運動時套上去也可以;或者拿一條皮帶束緊一點也是不錯的方法。

我們要像這樣掌握縮小腹的概念。

赤腳接地,大地幫你治累

「接地」對消除肌膚疲勞也很有效。

電器產品中有所謂的接地線,這是為了把電流引到地上,從而保護人的安全。將這個概念套在人身上的話,就是釋放體內的靜電。

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觸摸門把時,被靜電電到了。

會發生這種情況,並非門把帶電,而是累積在我們自己身上的電流對門把起反應,於是放電。

其實,平常人的細胞本來就會產生電流,甚至是腦部神經之間的傳導和肌肉的運動,所有的一切都靠微量的電流支撐。

假如靜電只會讓人覺得有點痛的話,倒是還好,但情況卻並沒有這麼簡單,細胞內產生的電流也會帶給身體不良的作用。

其中之一是,電流會在紅血球的表面囤積,使紅血球像磁鐵一樣互相吸引,於是紅血球就會變成一大塊,堵塞血液流動,提高形成血栓的風險。進而導致荷爾蒙槽逐漸減少。

電流有正負兩極,人體帶有的靜電也是一樣。

假如是正常的紅血球,任何細胞的外膜都會帶著負電(正確來說是電荷),就算在血流當中彼此相鄰也不會吸附。

然而,要是血液中的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過多,就會出現帶有正電的物質。這些物質會吸附在帶有負電的紅血球上,導致血球之間相互吸引,進而形成血栓。

一旦流動遲緩,運送到肌膚的氧氣就會減少。

話雖如此,不過電流終究是電流,就像在釋放電流之後,本來靜電吸附的東西就會脫離。同理,只要從身體釋放靜電,吸附的紅血球也會分開。

嘗試赤腳接觸泥土

要釋放身體的電流並不難。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赤腳站在草坪或地面上。

有些人說:「早上在公園不用踏墊,赤腳做些輕鬆的瑜伽,光是這樣就覺得很舒服。」其實這就是消除電流的治累作用。

事實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和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研究人員參與的團隊,就曾在報告中指出,接觸地面可以改善疼痛,降低發炎指數。

做園藝時手也會直接觸摸地面,具有相同的效果。

就算不做瑜伽或園藝,光是赤腳站在公園的草坪上,讓大地跟肌膚互相接觸,就能消除體內電流。

假如要以更正規的方式接地,可以用市面上販賣的「接地墊」。

把接地墊插入插座後即可使用,當人踩上去後,體內的電流自然會流向接地墊。

自助加油站有個消除靜電的機器,在加油之前用手觸摸就能消除靜電,而接地墊的原理,跟該機器一樣。

從接觸地面的效果來看,有的人認為可以放鬆身體,有的人則認為可以祛除睡意。雖然實際感受到的功效也有個別差異,不過大致上來說,對人類而言,接觸大地的確可以獲得療癒。

讓身體每天都精神奕奕的最高回復法

治累

這裡買

延伸閱讀:

職場「高成就者」內心深藏 5 種壓力思維,從 5 色蔬果營養中找到你的「隱形保護力」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治累:讓身體每天都精神奕奕的最高回復法》,由大是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