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屍體,無證據,更無動機。是完美犯罪?還是另有內幕?」短短幾句電影介紹,《懸案判決》便吸引了我的目光。這部法庭電影改編自轟動法國的知名懸案,整體節奏相當緊湊,就算是在法庭上角色們一來一往的答辯戲碼,也都不會讓人覺得冗長,讓我好像跟著電影中的人物一起揭開這起懸案的面紗。
故事發生在 2000 年,一位有 3 個孩子的媽媽蘇西突然失蹤,她的丈夫維格爾教授(洛朗.盧卡斯飾)成了頭號嫌疑犯。在一審因證據不足,維格爾教授被判無罪之後,檢察官又上訴二審。
維格爾教授的女兒,是女主角諾拉(瑪莉娜.佛伊絲飾)兒子的家教老師,諾拉基於想要幫助維格爾一家,不僅苦苦說服知名律師莫瑞提(奧利維.古賀梅飾)重啟此案二審上訴,身為單親媽媽的她,更親自展開調查,試圖找出真相。
(以下有雷)
「當輿論如洪水猛獸朝他而來,我們很容易忘記他也是個人。」

諾拉在聽通聯紀錄。圖片來源:《懸案判決》劇照。
在諾拉接下「聽完 250 小時的通聯紀錄」的重責大任後,她發現一個關鍵人物:蘇西的情夫杜宏德。一通通電話中,杜宏德不斷向蘇西的好友討論這起失蹤案,並一口咬定「蘇西一定是被維格爾殺的!」面對他人的質疑,杜宏德甚至說「我不會放過維格爾,我會散佈謠言!」
原來杜宏德在案發後,不斷向蘇西的好友傳遞錯誤的消息,將各種證據導向「維格爾殺了蘇西」,甚至讓警方、檢察官也開始朝這個方向辦案,像是隨便貼標籤在維格爾身上:「他是希區考克的鐵粉」,加強他的「兇手形象」。當時的媒體也跟著大肆報導,用輿論的壓力讓整起案件從「沒有證據的失蹤案」,變成「完美犯罪的謀殺案」。

杜宏德接受媒體採訪。圖片來源:《懸案判決》劇照。
電影非常精彩的一幕,是莫瑞提律師說到這起懸案最大的瑕疵:警方在辦案時,都用模糊的詞彙推論,像是「我感覺他殺了蘇西」、「我認為他很可能犯下罪行」,莫瑞提律師更重批:「當司法單位都用『感覺』辦案,那就是『正義』的忌日。」
同時,警方也不斷用「為什麼在案發後就將蘇西的床墊丟掉?」這件事來質疑維格爾,莫瑞提律師用心理學解釋,很多人在伴侶過世之後,會想將共用過的東西丟掉,以逃避事實,套在一般人身上相當合理,但如果他是個嫌疑犯,所有具有「人性」之處都變得不合理,莫瑞提律師一語道破:「當輿論如洪水猛獸朝他而來,我們很容易忘記他也是個人,忘記他也會有人的矛盾之處。」

莫瑞提律師。圖片來源:《懸案判決》劇照。
「是懸案的判決,但不是正義的伸張。」
另一方面,這部電影也讓人反思:所謂「真相」,到底是什麼?

圖片來源:《懸案判決》劇照。
電影中,導演不斷呈現各種杜宏德鬼祟的行徑,像是他為什麼案發隔天要到維格爾家?為什麼他要叫自己妹妹提供假的證據給法官?這些奇怪的行為,讓諾拉開始懷疑,其實杜宏德根本就是兇手,只是為了脫罪而栽贓給維格爾。
身為觀眾的我們,因為缺乏其他證據,只能跟著諾拉的腳步找出「真相」,透過諾拉對通聯紀錄的詮釋,竟也讓人開始相信杜宏德確實殺了蘇西,為什麼莫瑞提律師都說諾拉的推論是「在寫小說」?為什麼莫瑞提律師好像在為「兇手」杜宏德辯護?為什麼就像諾拉說的,法律好像都不能伸張正義,沒有犯罪的維格爾教授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我覺得導演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透過單方面拋出不利於杜宏德的疑問,來諷刺我們明明就痛恨單方面栽贓的杜宏德,卻不知不覺也做出跟杜宏德一樣的事情。

圖片來源:《懸案判決》劇照。
後來諾拉終於找出她認為非常關鍵的通聯紀錄,跟莫瑞提律師說:「我可以肯定,蘇西一定是被杜宏德殺的!」莫瑞提律師卻說:「你跟那些人有什麼不同,你不過是另一個杜宏德而已!」看到這裡,真的讓人有被點醒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伸張正義,卻沒想過,那個「正義」是真正正確的嗎?如果只是假正義之名,讓「兇手」被定罪,那或許就如莫瑞提律師所說:「那就是懸案的判決,但不是正義的伸張。」
延伸閱讀
【編輯選片】懸疑日劇《輪到你了》每集都有人死!猜不到結局的「交換殺人」
【當人們選擇無視,就像溫水煮青蛙】電視劇《使女的故事》呈現「極權社會」的極致恐怖
【編輯選片】誰有罪?《噬罪者》:在複雜人性裡,沒有所謂的黑白分明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