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編輯/鄭閔文
「心好累、人生好難⋯⋯。」做不完的工作,低薪、買不起車與房、遇到老屁股賴著不走、升遷困難,這些是「厭世代」的縮影。相較於上一代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的榮景,20歲~35歲左右的這一代即使生活還算富裕,餓不死啊卻也過得不好。
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厭世」這個詞突然熱了起來,許多插畫家、圖文作家的粉絲專頁也都主打「負能量」,像厭世動物園、每天來點負能量、消極男子等等⋯⋯,「金錢帶來的快樂其實很短暫,只是很多人從沒快樂過」、「團結不一定力量大,很可能只是拉低平均跟扯後腿而已」,短短的幾行字,精準說出年輕人職場、生活上的困境與不快樂。
真的很厭世,負能量很強!憤世嫉俗的反諷負能量語句看似不夠積極,其實也是接受現況的坦然:未來很迷惘,那就好好活在當下!大環境不友善,卻也充滿各式各樣可以實踐夢想、賺進額外收入的新機會。網紅、斜槓、各種叫不出職稱的新職業,重點都是在「想清楚自己熱愛什麼,並且投入時間做看看。」不循著前人的成功模式走,這一代有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是厭世代但也是「驗世代」。
本文專訪了三位「驗世代」年輕人,他們或許不是一般社會定義的成功人士,卻活出了自己精彩的樣子。如果你還在迷惘,或許能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演員/心理師,劉心宇:成功就是做讓自己感到純粹快樂的事

圖片來源:劉心宇提供。
你或許看過她演出的電視劇,植劇場出身,還在演員路上努力的劉心宇談起自己的斜槓身份,語氣中不帶有一絲疑惑:「演員和心理師都是我生命中無法放掉的事。」
螢光幕前的演員光鮮亮麗、令人羨慕,但的確是條艱辛的路。對於心宇的毫不遲疑我感到訝異,當下直覺反應是稱讚她好勇敢,選擇踏上這條路時難道都沒有害怕的時候嗎?她想了一下,笑笑的回答,其實很不喜歡被人家說「很勇敢」,因為她只是順著自己最真實的感覺,「就是身體自然而然想要這樣做。」
做喜歡的事,那種純粹的快樂騙不了人
但找到真心喜歡做的事談何容易?現代人常常會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望,這也是心宇觀察到周圍的人總是「不上不下」的原因。畢竟受過臨床心理師的嚴格訓練,談到情緒與心靈的話題,她忍不住侃侃而談自己的觀察:「你問他們真正想要做什麼,會答不出來,可能還是歸結於不夠瞭解自己,就算安穩工作、薪水不錯,好像又不是安心滿足的狀態。」

劉心宇工作側拍,圖片來源:劉心宇提供。
雄女、台大畢業,一路都是好學校、高材生的心宇,同學幾乎都是社會認定的成功人士,有當醫生的也有在科技業的,但當互相聊到近況時,即使自己的薪水、工作穩定度都不如他們,心宇總感覺他們沒有活得像她如此自在,都被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綁住了,不敢放手一搏。
我們都太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處在不滿意的工作環境中,而且「花太多時間跟頭腦相處,忘了聆聽身體釋放的訊息。」她感嘆,就像網路資訊爆炸,我們都在聽別人說該怎麼做,卻忘了問自己想怎麼做。所以猶豫不決、迷惘的時候,更該把自己清空,注意自己身體的微小訊號,傾聽內心的聲音。
被問到如果要給想踏入演藝圈或斜槓的人建議,會想說什麼?她想了想說:「還是要實際去做了才知道喜不喜歡。」她自己也是大學修完表演課後才找到對演戲的熱愛。所以,有想做的事,別停留在不上不下的空想階段,從嘗試的過程中,慢慢找,就會找到自己。
桌球教練/形象管理講師,蘇羽亭:看學姊挺著肚子還在教球,我當下就確定,自己不要那樣的人生

圖片來源:蘇羽亭提供。
「從小到大都是握球拍,現在突然要我換成拿眉筆,我也會害怕啊!」打桌球打到成為國手,蘇羽亭熱愛桌球,也打出了一片天,卻開始懷疑:這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
大學時的一場車禍讓她暫時不能打球,剛好有時間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球打了大半輩子,往後褪下運動員身份後,理所當然該成為教練。但如果以後手受傷不能教球時怎麼辦?
她焦急想找尋其他出路,因緣際會下,接觸到自己剛好有興趣、想學習的形象管理課程。先試看看再說吧!當時遇到的形象管理老師告訴她不用慌,因為培養新的能力不是二選ㄧ,而是可以一加一,善用教球以外的零碎時間學習。
「我就把打桌球時的練習精神,放到化妝上,」羽亭回想起那段時光,笑說早已數不清幫多少人畫過眉毛了!接觸久了逐步累積自信,也多虧碰到願意教的伯樂,她直說自己很幸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實羽亭口中的形象管理課,是安麗直銷的一部分,授課內容主要是化妝、服裝搭配、以及口語表達等等。很多人對直銷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銷售產品,但羽亭進入直銷的切入點卻是從課程開始。

現在羽亭已是安麗的形象管理講師,圖片來源:蘇羽亭提供。
「雖然我不是千里馬,但我是渴望奔跑的馬!」由伯樂帶進門,修行就是在個人了。直銷這一行的靈活度、變動性,跟羽亭好動的個性不謀而合,「我曾嚮往過當老師,但一想到要坐在小辦公桌30年就渾身不對勁,現在當講師到處都是我的辦公室。」在言談中完全可以感受她對工作的熱愛,她說安麗其實是給一扇大門,有很多資源可以運用,但必須結合自身魅力,找到對的切入點,才能發展出自己的路。
「真正的孝順不是照父母的路走,而是活出你自己的價值。」
我好奇的問,當初爸媽知道你轉去做直銷,會反對嗎?她開朗的笑說,一開始完全沒辦法接受呀!而且自己又是獨生女!「其實做很多行業都會被父母反對啦!」30歲的羽亭講起話來有少女的稚氣活潑,卻也有成熟的思慮:「我後來發現他們的反對,其實是害怕一脫離他們的照顧,我們的生存會不穩定,所以我那時想,我要做的是先讓父母放心。」她也真的靠著努力做到了,一邊教桌球一邊上安麗的課,用兩年半的時間當上了安麗的講師。
「如果當初我順從父母的不贊成,我就犧牲了自己想要改變的願望,就沒有活出我自己,真正的孝順不是照父母的路走,而是活出你自己的價值。」
時代不一樣了,年輕人不再只是保守的一步一腳印,以前的人害怕風險,一份工作做到老,現在大家敢挑戰新的路,羽亭就試出了自己的路。她說這行最大的收穫,除了比一般上班族還更能靈活運用時間,人脈的積累也讓她很有感。
「結婚的時候辦party,邀請到很多我轉換跑道後認識的好朋友,來了70個!幫我拍照、佈置、主持的,都是我累積來的人脈。媽媽嚇到,問說這些人是誰,我說是教課認識的,媽媽竟然回『很值得耶!』」她模仿著媽媽當時的口氣,我們不約而同的笑了。

羽亭的婚禮Party來了很多轉換跑道後認識的好朋友一起慶祝、幫忙。圖片來源:蘇羽亭提供。
現在羽亭利用空閒時間還是會兼差教人打桌球,但比起以前要用桌球維生還更沒壓力。人生就是要有備案嘛!她替自己的斜槓生活下了註解。現在有兩份專長的她,人生的路走得更加踏實、運用時間的自由度更高,也有更多餘裕能好好享受生活。
回桃園做地方創生,賴郁臻:不想成為穿古裝的年輕人,更不想成為罐頭

圖片來源:賴郁臻提供。
政大廣電研究所畢業的賴郁臻,剛畢業時以為學歷可以幫她找到理想工作,但現實卻比她想得更殘酷。「不是沒有工作,是待遇都差到嚇死人。」她回想起面試時,面試官因為她是政大就刻意酸言酸語,並且以她剛畢業沒經驗為理由壓低薪水,「當時真的心灰意冷,覺得自己好糟,為什麼我努力把書唸好換來的卻是這種結果?」
為了養活自己,她開始做一些兼職,像補習班中文老師、接案寫稿。離開台北回到家鄉桃園,兼差的同時也發現桃園的人才斷層,以補習班為例,就很難像台北有那麼多台、政大畢業的名師,年輕人都出走到台北了,那桃園要怎麼發展起來?於是她回到自己身上去思考,一個傳播科系畢業的學生,能為家鄉做些什麼呢?
她懂媒體、會寫字、會拍片、也會採訪,於是誕生了現在的「桃滔藝文工作室」。「創業不是一個準備好、想清楚才做的事,」她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的一句話來概括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當你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她說聽起來很老梗,但真的是這樣。
如果想做教育,就有各種政府資源可以去牽、去申請,「像我只是想做無聊的桃園,還是有資源可以用,你就是想做,沒錢也要做,最後就會慢慢滾動,做了,就會找到可能性,你要先踏進去才會知道,不能一直只是空想而已。」
現在的「桃滔藝文工作室」運作和收入都談不上很穩定,但確實比草創時期還更成熟,該牽的桃園地方人脈、政府單位,郁臻都牽到了,也成功舉辦了多場藝文講座、活動,將桃園的故事藉由不同管道散播出去。
「大膽去嘗試!就算別人不看好你。」

圖片來源:賴郁臻提供。
小小做出了成績,當初反對的家人、朋友也開始支持她,這也讓她深刻體悟到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當初也沒想到求職碰壁、四處兼差的生活,會帶領她走到這一刻,讓她敢義無反顧去嘗試。郁臻回想起採訪時遇到的一位實驗小學校長說的話:以前那個年代的人,很像工廠產出的罐頭,生命價值觀都要一致,對成功的定義也都一樣,那位校長就是不想當罐頭,做出了當時比較破格的嘗試,現在反而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現在的人對成功的定義就像校長說的罐頭一樣,有錢、有名、有權……,大家都在追求被蓋合格標章。「我就在想每一代的人都標準化,這樣有什麼意義啊?」她語帶氣憤的說,像現在也有很多「穿古裝的年輕人」會去服膺老人的期待,想要過長輩那樣的生活,但其實我們明明就有過人生的一百種方法!
「大膽去嘗試!就算別人不看好你。」是她想對年輕人說的話。她說自己也有考慮過其他兼差,像保險專員、直銷,接受各種可能性。「心態要年輕也要開放!」當「厭世代」轉身變成「驗世代」會發現,每一個職業都是接觸新知和拓展人脈的好機會,而且做了之後,就會更清楚自己適不適合、有哪些不足之處,都是在往更好的自己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