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VO》導讀:

在日本出版社幻冬舍擔任總編輯的箕輪厚介,被稱為「天才編輯」、「出版界的金雞母」。他曾經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在一次因搬家而需更高收入的機緣下,利用自己的長才,找尋到發展副業、擁有多重收入的方法,把副業收入變成本業的 20 倍。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NewsPicks Book 總編輯  箕輪厚介

跳槽到幻冬舍,我對編輯這份工作的熱愛有增無減,每天的生活也變得極為忙碌。編輯的工作是沒有盡頭的,而且我對於工作和玩樂沒有區別,喝酒看電影也算是在工作,你也可以說我二十四小時都在玩。日復一日,我用玩樂的態度工作,用工作的態度玩樂

不過,直到一年前我還住在外縣市的郊區。說來這也很正常,我是個才跳槽第三年的三十多歲普通上班族,跟妻兒一起生活需要兩房一廳的房子。現在我升遷速度很快沒錯,但三十多歲上班族的薪水,只住得起郊區。這對現代年輕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社會現實。

我曾在自己編輯的書裡,大肆批評通勤時間是在浪費生命。然後,每晚我都到繁華的鬧區飲酒狂歡,裝作一副很前衛的樣子。實際上,則必須天天擠電車,從郊區的住處前往市區的公司上班。回家時都是搭最後一班電車,一手拿著罐裝調酒,一手拿著手機,在推特上找吃飽太閒的人筆戰來抒發壓力。偶爾在電車上睡過站,還得排隊等計程車才能回家,這種悽慘的現狀讓我差點流下男兒淚。

做編輯這份差事,時常要應付作者隨傳隨到的要求。有時候要處理麻煩,有時候純粹是他們想找人喝酒。遇到麻煩我比任何人都積極處理,遇到有才幹的作家找我喝酒,我也願意陪他們喝到天亮。問題是,我從郊區趕到市區最快也要兩個鐘頭,時間這樣耗下去工作都沒法做了。在理想和現實中掙扎也差不多到了極限,我決定放手賭一把,直接搬到市區的公寓。

我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薪水,在市區租了一間房子。我幾乎是沒有存款的,估計半年後就會破產。

不過,我相信自己是有本事在逆境中成功的人。如果要保持自己的風格,繼續做好編輯這份工作,那我每個月至少還得再多賺六萬元。我也懶得確認公司有沒有副業的禁令,反正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把自己擺上待價而沽的市場,才終於意識到價值的高低

在破釜沉舟的那一刻,情況就改變了。過去不管有沒有拿出成果,每個月只要一到二十五號,薪水就會自動入袋。而現在我必須靠自己的本事賺錢,否則就等著破產賣屁股。

我開始思考,到底要做什麼才會賺錢?把自己擺上待價而沽的市場,才終於意識到價值的高低。首先,我向網路媒體毛遂自薦,替他們當寫手。一篇報導約一萬元,開編輯培育講座的話,兩小時有將近一萬五千元。這樣我每個月寫五篇報導,隨便喇賽兩小時就沒問題了。況且我的本業做得好,就會有更多人來找我合作。認真做好自己的本業,再利用閒暇時間努力做副業賺錢。

漸漸地,我打響自己的知名度,開了一間月費約一千五百元的網路沙龍,若是能招到十個成員,那麼就多一萬五千元可用了。於是,我真的開了網路沙龍,沒想到成員瞬間突破低標,一下子就增加到數百人,自己也難以置信。我推出許多暢銷書,寫過各式各樣的報導,也開過不少座談會,久而久之就有一票支持我的粉絲。不久前我還得錙銖必較,現在一口氣收入就多了十幾萬元。

後來我發現,我的特質也許比較接近製作人。因此,我在推特上宣傳一樁生意,內容是幫別人設計商品,每個月只要約一萬五千元。本來心想,有一件委託就該偷笑了,不料一次來了幾十件案子。這麼多我沒辦法全部接下來,所以乾脆提高服務單價,現在我的服務費用是一小時約十五萬元。跟以前住郊區的時候相比,我的收入高出將近二十倍。

不過,我的實力並沒有高出二十倍。我純粹是傻傻地跑到市場上,逼迫自己必須憑一己之力賺錢而已。從那一刻起,我擺脫了在籠子裡安穩度日的想法,學會主動尋找獵物,磨練打獵的方法。請各位試著憑自己的手腳、頭腦、名聲賺錢吧,哪怕再小的點子都沒關係。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價值,你永遠都是一隻被豢養的豬,要成為一頭饑餓的野狼才行。

做什麼都好,請成為頂尖

我編輯的《多動力就是你的富能力》大賣以後,我注意到一個問題:很多人在網路上說,他們辭去了無聊的工作,而且誤以為辭職就是所謂的多動力。

今後各個產業的隔閡越來越模糊,多方嘗試確實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不過,若是無法在某個領域展露頭角也沒意義。

任何事情都淺嘗即止,到頭來就會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都通、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

關鍵在於你的軸心究竟是什麼。這就好比踢足球或練泰拳的人,都要有強壯的軸心,腳才能踢出強勁的一擊。

我曾經在文藝雜誌《小說幻冬》,擔任劇作家鈴木收的小說連載編輯。

有一次,鈴木未按時交稿,我也完全聯絡不到他。

當時,他正在製作一個網路節目《七十二小時真心話頻道》,而且還找來 SMAP 的成員主持。

我心想,既然他不眠不休地製作這檔傳奇性的節目,這個月開天窗也是難免。

不料到了深夜,鈴木傳簡訊來跟我說,《七十二小時真心話頻道》耗費他不少時間,現在才有空寫稿。他答應我一定會寫出來,絕不會害我開天窗。我讀到簡訊的那一刻,被他的狂熱感動了。

後來我才知道,他寫稿從來沒有開過天窗。

這一點就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有本事持續站在巔峰的人,也許表面上給人到處沾醬油的印象,但他們下的基本功比誰都深。

落合陽一(編按:日本媒體藝術家、實業家)的研究量無人能及,秋元康的寫作量也同樣無人能望其項背。

我們看到成功人士,多少都會感到羨慕。不過,當我製作他們的書籍,跟他們近距離接觸後有個很深刻的感想──「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會成功是理所當然的嘛。」

比方說,經營網路影音平台的前田裕二,絕不只是一個跟藝人交往的奢華有錢人而已。他參加完飯局和續攤以後,會到附近的咖啡廳處理工作,一直忙到清晨五點,忙完了早上九點還要開會。

你甚至會很好奇,他這樣虐待自己到底是想獲得什麼成就?

多動力的本質,不是叫你到處沾醬油,而是要你先在某個領域攀上頂峰。你要在某個領域先成為第一,才有橫向發展的空間,其他領域的高手才會找上你。

像我出書的量沒人追得上,盯著手機的時間也比誰都長。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書本的事,連睡覺時都在想如何在網路上行銷。因此大家都認為,我是全日本最擅長結合編務和網路的出版人,有什麼重要案件人家才會找我。跟出版無關的企畫,人家也願意來找我談合作,跟我一起推動新的案子。你要做到這一點,才有資格跟各行各業的高手一起工作。追求極致的人可以了解彼此特有的辛酸,也能體會彼此的熱忱和靈感,所以就算打拚的領域不同,還是會惺惺相惜。

第一名和第二名是差很遠的,第二名跟一百名就差不了多少。唯有當上冠軍的人,才有機會在媒體上露臉。

我建議各位先在某個領域當上第一,什麼領域都沒關係,看是玩遊戲或研究便利商店的飯糰也可以。

當你高舉第一的大旗,別人才會注意到你是個有趣的人,才有辦法吸引到其他領域的一流人才。

很遺憾,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誤用多動力到處沾醬油,你不會有任何成就。請先專注在某件事情上,最好專注到其他人都被你嚇破膽的地步。然後盡情徜徉在那個領域中,專心致志攀上巔峰吧。

狂熱編輯跳脫職業框架的工作哲學

除了死,都只是擦傷

這裡買

想看更多「職場人生」,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美國斜槓創業家:運用 3 個技巧,找出有「真正價值」的複業點子

【把大腦知識變現金】斜槓微創業家:做好 3 個基本功,你也能有「多重收入」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上班時燃燒殆盡,離職才找到「工作的意義」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除了死,都只是擦傷:一個狂熱編輯的革命工作哲學》,由方智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