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現在有許多不安於單一職位、薪水的人,紛紛選擇創建複業,成為所謂「斜槓」。美國創業家/旅行家/《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克里斯‧古利博認為,成為斜槓能有更多的收入,更多收入代表能有更多的選擇及自由。那要如何把自己的創意點子變現為利潤進帳呢?來看他如何分析。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創業家 克里斯‧古利博
丹.哈德姆(Dan Khadem)在科羅拉多州一家醫院當資料庫程式設計師。他日復一日篩選複雜的資訊,非常擅長於以不同的方式,組織整理那些資料。他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是微軟(Microsoft)的 Access。這套軟體程式,在健康照護業使用甚廣。
Access和微軟 Word 或 Excel 稍有不同,設計得具有使用者親和力,而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訓練。任何人都可以叫出 Access,開始動手,但要真正熟練,得投入很多時間和積極學習。如果沒人指點,你可能倍感挫折。
對丹來說,資料庫程式設計是自然而然走上的路。他有工科學位,而且花了好幾百個小時,摸索 Access 軟體的枝枝節節。在複業的世界,他也適應得很好。高中畢業後,丹在財務上就必須自食其力,日積月累背上超過 4.5 萬美元的債務。丹希望還清那些貸款,並且為退休儲蓄,所以開始做許多不同的複業。他留意出租不動產市場,最後買了兩棟。由於許多研究是在醫院進行,他藉工作之便,完成一些付費調查和參與付費的研究。
丹知道許多人每天使用微軟的 Access,尤其是在健康照護業,但是能源部門、環境產業和其他地方也有人使用。所以他註冊加入一個輔導網站,任何人只要資歷合適,都能向世界各地的學生提供輔導服務。由於他的專長是那麼明確,所以不久就有第一位客戶上門。他決定每個小時的線上教學收費 55 美元(約台幣 1,700 元)。如果面對面,則每小時收費 65 美元(約台幣 2,000 元)。
一切進行得很順利——他一個星期教幾個小時,平均一個月收入超過 500 美元(約台幣 15,500 元),有時多達 1,000 美元。但他也注意到,來找他的一些學生,有其他的資料庫需求,單單透過教學,沒辦法得到滿足。這些學生需要更多的協助,或甚至完整的服務。例如,有些人需要協助建立客製化資料庫,有些需要更為詳細的諮詢顧問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輔導業務成了更高層次工作的敲門磚,他每個小時可以收費 80 到 125 美元(約台幣 2,500~3,800 元)不等。
和任何複業一樣,多賺錢是很棒的一件事,但是丹也注意到這項工作給他帶來額外的好處。「我喜歡認識人,締結新的關係,」他告訴我。「大家人都很好,尤其是他們視你為他們所需要知識的專家時。」他也正多角化分散他的技能,在比他日常使用更為廣泛的各式各樣程式設計功能方面,取得經驗——而且還是在有人給他錢的情況下做這件事。
丹無疑是個超群出眾的工程師,擅長於資料庫,但他也擁有更為寶貴的技能:能夠想像和執行各種複業點子。畢竟,不是每個醫院工作者都會想到參與研究,每個月賺進 200 到 300 美元。而且,不是每位電腦工程師都會看出輔導學生資料庫技能有賺錢機會。最後,不是每個線上教學者,都會看到他的學生可能帶給他客製化計畫的更大機會。丹很聰明,曉得許多專業人士必須處理大量的資訊,而且他們樂於花錢學習怎麼做得更快和更聰明。
發展複業要成功,這是你需要學習的思維。
什麼樣的點子能夠成為資產?
不管你看向何處,複業的點子都在你身邊。其中許多點子可以換到錢。開創你的複業時,目標是將你的點子轉化為資產,也就是擁有真正的價值,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夠為你產生收入的某樣東西。講到資產。你心裡可能浮現股票、債券、共同基金等。所有這些,都是資產的一種形式,意思是只要投入正確的努力,它們都能轉化為金錢。
現在想像一下,一個有錢的親戚給了你一張股票,價值不菲,至少帳面上是如此。但是如果沒有人要買,就沒辦法將它換成真正的錢。那張股票也許應該有 100 萬美元的價值,但這無關緊要。要是沒辦法將它換成現金,你的狀況並沒有比拿到它之前要好。
複業點子就像那張股票。它們有潛力化作真正的價值——但是只有在你將它們變成現金之後,才是如此。如果點子留在你腦中,或者筆記本的塗鴉內,價值還是困在只具有潛力的世界。身為複業家,你的目標是釋出那股潛力,開始將點子變現為利潤。
好的,我們來產生一些點子!
為了養成一種心態,尋找存在身邊的獲利點子,我們不妨想像開車上街,會出現什麼可能性。一路上,仔細注意周遭可能出現的事物,你絕對不知道好點子什麼時候會現身。
我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我們並非路上唯一的人。今天還有誰開車上路,以及他們要往哪裡去?他們是開車上班,還是出外辦事?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可以察覺到幾種可能。
首先,所有這些人都需要到某個地方去。如果你有一輛車,而且住在城市裡面,你可以登記參與共乘服務,載他們到要去的地方——即使只花一個小時,先送完別人,再去上班。登記加入這種服務的一個好處,是你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工作,以及想工作多長時間(註:這對你來說,可能不是最好的點子,但我們稍後會回頭談這一點)。
其次,你從車窗看出去,沒有開車的那些人,在做什麼?也許其中有些人在遛狗、拖著乾洗衣物袋,或者抱著雜貨。其中許多人可能願意付出不錯的價格,請人幫忙做這些事。而且,今天有幾個外包服務,你馬上可以去註冊,幫人做事。通常你可以自訂費率,而且隨著你的口碑流傳出去,除了會有更多的工作,還能收取較高的價格。或者,你可以自行推出服務,四處幫人跑腿,利用閒暇時間,賺取第二或第三份收入。
也許你注意到當地一家咖啡館外面,排著一條人龍。或者你看到全方位洗車服務的招牌前,路肩排著一排汽車。如果你繼續沿著上面所說的思路想下去,不妨問問自己:這些人在做什麼?他們需要什麼?你可能發現其他幾個機會:
• 將熱呼呼的咖啡,送給樓下並沒有高檔咖啡館的辦公大樓員工。
• 在高速公路匝道設置快閃(pop-up)洗車服務(外加「等候時提供免費 Wi-Fi」的標誌)。
• 創建「生命組織」(life organization)服務,協助忙人規畫他們的一個星期,以及外出辦事時更有效率。
這些想法都是很好的起點——但如果你看得更仔細一點,會開始察覺更好和獲利更高的點子。畢竟,複業不應該只是另一份兼差工作。它應該讓你的生活過得更輕鬆,而不是更難。
以下的複業例子,超越了載人服務或代客洗車等「起步點子」的方法。
加州的網路開發人員史帝文.彼得森(Steven Pe-terson)和其他幾萬人一樣,在舊金山灣區通勤上班。加州上下班尖峰時段的交通狀況十分嚇人。許多通勤族不斷在尋找捷徑、竅門,或者能使通勤稍微更快速和更容易的任何方法。那個時候,市面上沒有協助解決問題的單一資源,讓所有這些人可以看到交通型態,以及即時更新大客車、道路施工或其他任何相關的資訊。你會在本書第 17 天,看到完整的故事,但簡單地說,史帝文建立了那個資源,現在每個月從它賺進超過 7,500 美元。
想知道它是怎麼運作的嗎?這個例子中,史帝文結合現有的技能(網路開發)和明確的需求(即時交通資訊),服務龐大且活躍的市場(舊金山的通勤族)。史帝文現在全職經營複業,而這一切,起於他某日早上通勤時,蹦入腦海的一個點子。
現在換你了。不管去到什麼地方,都試著運用這個思維模式。每當你遇到一群人,問問自己:這些人需要或想要什麼?而且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也問問自己:有哪些機會正等著某個人從中獲利?換句話說,尋求各種方式,將你的點子轉化為寶貴的資產。
複業有三類:販賣產品、提供服務、擔任中間人
大體來說,複業有三大類。你可以販賣自己或別人的產品、提供某種服務,或者擔當某種形式的中間人。
販售產品很簡單:你製造、買進或取得某樣東西,然後賣給其他某個人。產品可以是有形的(美味咖啡)或無形的(交通資訊)。重點在於交付、交運或運送某樣東西給其他某個人。
提供服務也相當簡單:你為其他某個人做某件事,交換對方付錢給你。不管是跑腿打雜、指導業務員,還是協助報稅,當你為其他某個人做某件事,你就是在經營服務事業。
販賣產品或提供服務這兩大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顧客或客戶。關於創生一項產品或服務提案(offer)、行銷那項提案,以及建立長久的顧客基礎,你學到的每一件事,都和他們有關。
另一大類複業,和打造產品或服務無關——至少沒有直接的關係。
在「解碼」或改善目前的流程,也就是不必研製產品和不需要直接服務任何顧客,就能改善流程而產生收入,這方面可以找到獲利很高的一些複業。例如在第 25 天,你會讀到特雷弗.蒙卡斯爾(Trevor Mountcastle)的故事。他是政府的分析師,由於擅長亞馬遜網路公司(Amazon.com)營運的暢貨計畫,而經營一個非常成功的複業。他只是以某種價格買進商品,然後透過亞馬遜,以較高的價格轉售。從技術上來說,他有顧客,因為真的有人在買他的產品——但是那些人是誰,他沒有概念,而且在大部分的情況中,他們對於他是誰,也沒有概念。
這個複業會存在,是因為市場缺乏效率。他所買的商品(通常是電腦和電子設備),不同的銷售商以不同的價格出售。特雷弗的目標是買低賣高——或者至少賣價比他的買價稍高一點。如果特雷弗買來轉售的商品價格沒有差異,他就沒辦法賺取利潤。
經營這種事業要成功,需要的技能不同於比較傳統的產品和服務事業。特雷弗不見得是他所買任何東西的專家;他是轉售藝術方面的專家,而且擅長於將正確的賣家和正確的買家撮合在一起。特雷弗能夠自行改善產品的空間不大,因為不是他製造的。他其實也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因為交貨不是他做的,甚至拿不到買家名單。
但是他能做的事——以及能賺更多錢的方式——是不斷改善他的研究過程,更懂得要搜尋哪些商品和買來轉售。在經驗更豐富之後,他曉得哪些商品的利潤最高,以及哪些商品會賣得最快。他接著專心買賣符合上述最少一項條件的商品。
像這樣的複業,存在你身邊,俯拾即是。不管錢在哪裡轉手,富有創意的人通常至少會發現一種方式,使得這個過程更有效率,而且從那樣的改善中獲利。
起步點子 vs.下一層點子(NLIs)
在你學習多思考複業點子時,你會注意到它們之間的不同。有些點子是「起步」(starter)點子——它們還不賴,卻也受到嚴重的限制。接著有「下一層點子」(next-level ideas, NLIs),這類的長期潛力好得多。
在我們所說的開車接送服務中,我提到的共乘,基本上是把你自己的車子當計程車用。許多人發展複業,一開始是加入優步(Uber)、Lyft,或其他某種共乘服務當司機。這樣的起步一點都不壞;你可以在想要的時候工作,也能把絕大部分的車資收進口袋。不過,它受到嚴重的限制:由於你只有在開車的時候才能賺錢,你賺的仍然是時薪,會因為市場需求、來自其他駕駛人的競爭,以及當然了,你本身有限的閒暇時間供給而受到限制。
我在上一本書《為此而生》(Born for This)中,提到優步司機哈利.康伯爾(Harry Campbell)創建稱做共乘傢伙(The Rideshare Guy)線上社群的故事。與其一直開車把人載來載去,他現在也從指導其他駕駛人,和在欣欣向榮的共乘產業中當專家評論人而賺錢。這就是我所說的下一層點子。了解其間的不同嗎?由於不斷有新的駕駛人註冊加入服務行列,哈利的市場需求幾乎源源不絕。
起步點子:加入優步當司機
下一層點子:指導其他的優步司機
再舉一個例子,回到二十多年前,我開創複業時,列出在各個線上拍賣網站銷售的各種商品。我先隨便列出自己家裡不再需要的物品。這個過程相當有趣且賺錢,但它有個嚴重的內在限制:遲早我會沒有東西可賣。
我接著學會從各個拍賣網站買進商品,然後在另一個網站賣出,賺取價差帶來的利潤(很像上面的例子所說特雷弗的做法)。這是比較永續的點子,因為我的存貨可以補充,並且有機會買進許多不同種類的商品。
起步點子:賣你自己的物品
下一層點子:買進別人的物品,然後以較高的價格轉售
如果你只是剛起步,採用起步點子絕對沒問題。如果你的複業發展目標只是撈一筆就走,它們可能就是你所需的全部。不過,最後你可能想要轉移注意焦點到下一層點子(NLIs)。當你在兩個點子之間做選擇,而其中之一是NLI,那麼後者可能是比較好的選項。要是你不敢肯定你的點子是否為NLI,那麼問問自己:你能夠服務的顧客人數是否受到內在的限制?或者那個市場是不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補貨?
沒有點子?看看這些
發展複業的點子都在你身邊,但如果你需要幫忙,我編了一份初步的清單,讓你做為起步的參考。利用它們為起點,激發你的靈感,然後端出你自己的點子、量身打造,或根據你的技能或狀況去修改,或者就照原樣偷過去使用。
• 在etsy.com(編按:網路商店平台)出售你的美術作品、手工藝品或任何手作產品
• 發展差旅禮賓服務,協助錯過班機的人
• 在你的專長領域,提供線上輔導服務
• 主辦交流活動(收取很低的門票價格,並找贊助商提供餐飲)
• 為到貴城鎮觀光的人,創建和銷售導覽服務,或者找廣告商支持,為觀光客建立網路資源
• 對於你剛好懂得很多的某個古怪主題,創建線上(或網外)課程
• 每天就特定的主題,發表部落格文,介紹新的課程
• 創建播客(podcast)和銷售贊助權
• 參觀庭院拍賣會或舊貨店,買一些商品轉售
• 提供簡單的自由工作服務—從實況檢查到技術支援,或其他整件事包辦的任何差事
• 當家庭、辦公室和生活組織者
• 為小型企業管理公共關係或社群媒體帳戶
• 購買和銷售二手教科書給大學生
• 以自由作家的身分,銷售你對商業、藝術和文化的看法
• 創建會員制網站,人們必須支付月費或年費,以取得特定主題的實用資訊
• 撰寫和出版一本書(如果我做得到,你也能!)
註:上面許多點子不適合你用,但有些可能有用!逐一看完整張清單,選擇看起來有希望實現的任何點子。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留意具有可行性、獲利力和說服力的點子。
換你了:腦力激盪、借用,或偷取點子
上一章,你學到高潛力點子如何具有可行性、獲利力和說服力。本章,你學會如何產生許多不同的點子,以及如何分辨起步點子和下一層點子。現在,利用你學到的,腦力激盪並且列出至少三個高潛力點子。這些點子,你可能已經想了一陣子,或者在閱讀這幾章時才想到。
你還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你只是把腦子裡面的想法掏出來,寫在紙上,如此才能在我們繼續往前走的時候,進一步探索它們。如果你需要協助,你可以借用、修改,或者光明正大偷取前面所列的一或多個點子。
點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步,我們會評估這些點子中的每一個,看看何者迅速起步的障礙最少,以及何者的賺錢潛力最大。
發展複業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把大腦知識變現金】斜槓微創業家:做好 3 個基本功,你也能有「多重收入」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上班時燃燒殆盡,離職才找到「工作的意義」
【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曾寶儀:好的溝通,不見得要用語言填滿空白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斜槓創業,複業多賺多自由的 27 天行動計畫》,由大塊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