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在許多人面前說話、演講,擔心害怕都是正常的情緒。理解恐懼的來源,試著接受這樣的真實情緒,能讓你感受當下,成為展現自我的講者,而非裝腔作勢的偽裝者。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好萊塢媒體溝通教練龐傑斯、亞洲總裁級企業教練劉瑄庭

站起來,說出來,被聽到!善用你天生的明星特質和自然魅力,並將你的演說潛力發揮到極致。正是想要控制所有狀況、掌握所有細節,預測觀眾的想法、反應,這種強大的控制欲,讓你無法好好說出內心的想法,別人也沒辦法真正理解你。而阻礙你與他人順利溝通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正是鏡子裡那個充滿恐懼的自我。

停下來想一會兒。當你帶著訊息走到觀眾面前、走上舞台或出現在攝像機前,你帶了什麼?只是你和你要傳遞的訊息嗎?或者,你還帶了一大堆期望、懷疑和未經檢視的恐懼?

在觀眾面前理當會害怕,無論你的觀眾是一群陌生人,或出席熟人聚會的場合,光是想到自己要在這麼多人面前發言,就足以令人頭皮發麻。我們的恐懼會以不同形式呈現。「緊張」對在公開演說中是相當棘手的問題,而且這問題還會因人而異。追根究柢,這種負面情緒其實源自於我們渴望認同、獲得讚美。想像一下,受到他人稱讚時的那種心情,是不是覺得很開心,還希望能一直受到讚美?接著再想像一下,明明已經很努力,卻沒有獲得任何掌聲,這樣的狀況是否很令人沮喪?

當然,我們不用為他人的評價而活,但能獲得肯定、贏得別人的讚揚,的確能成為我們變得更好的動力。若你希望能持續接收到這股力量,就得習慣受到關注,甚至主動製造讓他人關注你的機會。

感受是專業演說家的重要溝通工具

恐懼是一個強大的溝通工具。在演說方面,恐懼可能限制我們,但也可能鞭策我們成為優秀的演說者。不管你被要求推銷業務、致詞或報告,站在人前說話,一定會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恐懼。這不僅發生在某些人身上,就連經驗豐富的演說者,也會面臨這種恐懼。

我問過兩位友人,他們都是專業家。其中一位是國際演說家、作家暨女性發聲(Girls Speak Worldwide)創辦人茱莉.卡瑞爾(Julie Carrier)。她說:「以前我很害怕站在人前說話。我真的會發抖,經常覺得自己快要吐了,每次上台前都會想:『我的天啊,我何必做這種事?』我擔心發生各種意外,即使是現在,每次上台前我仍會相當焦慮。」

另一位是瑞克.譚林(Rick Tamlyn),他是《玩大一點》(The Bigger Game)這套激勵方法的創始者,也是位演說家,他回想自己的上台經驗,說:「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為了想表現得更好,而陷入焦慮。不管那些期待來自爸媽、學校、公司或其他人,為了不讓他人失望,我們總是反覆檢視自己的缺失,因此更顯焦慮。」

卡瑞爾的工作內容,讓她需要經常站上台前,以言語激勵全世界的女性和青少年;譚林則穿梭於世界各地,告訴所有來聽演講的人,玩大一點,接受更大的挑戰。他們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對著群眾說話。不管觀眾人數多寡,他們和多數人一樣,在上台前都會緊張、焦慮,但正是他們處理恐懼的方式,造成他們能脫穎而出的關鍵:他們懂得擁抱恐懼。

我認為對演講者說:「別怕,站上台就對了。」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每個人都會害怕上台,試圖否定或征服你的恐懼,反而會讓你更退縮,更緊閉心房。在我們追求成為無所畏懼的演說者時,反而成為溝通不良的傳遞者。

在任何狀況下,當我們感覺就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特別是恐懼時,我們會本能地反應,想盡快消除或擺脫恐懼。我們相信自己最好無所畏懼。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透過學習善用我們的恐懼,我們探索自己的情緒,這正是構成個人獨特性的基礎。尊重你的恐懼,學會如何善用它。與其試圖控制恐懼,不如與它手牽手一起上台。

所以,當你為即將上台感到不安時,別去找駕馭恐懼的方法,試著擁抱的你的恐懼,並選擇興奮面對,相信你也能感受到,身體為你帶來的滿滿能量。

VO VIP 專屬天下購書優惠

真誠表達,說出感染力

進入「天下網路書店的 VO 專屬店中店
就能享有專屬於 VO 讀者的 75 折 購書優惠
(把書放入購物車中,會立即轉換成專屬優惠價)

這裡買

延伸閱讀:

【拖延症、半途而廢不是缺乏意志力】紐時暢銷作家:是 3 種「完成的恐懼」阻礙了你

【目標就是有期限的夢想】利用 7 個「設定目標」的秘訣,幫你判定輕重緩急、達成計畫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真誠表達,說出感染力》,由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