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by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達成目標,是世界上最棒的感覺!但研究發現92%的人無法完成自己的新年新希望,為什麼呢?紐時暢銷作家喬恩阿考夫在多年前撰寫了《開始》一書,卻不斷接到讀者反映:開始一件事從來不是問題,但從來沒有一件做完。

他認為,半途而廢的原因其實不是意志力不足,也有可能是因為你對達成目標的恐懼讓你停下來了。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喬恩阿考夫

當你離完成的目標愈近,感受到成功的恐懼並非少見。那很正常,但是除了再普通不過的擔憂外,還有三種和終點線有關的恐懼。你愈接近完成,就會聽到其中一種、甚至全部的恐懼。

1. 恐懼即將發生的事

有時候你不怕完成目標;你怕的是完成目標後接著發生的事。把書寫完是一回事,讓書接受亞馬遜書店上陌生人的評論又是另一回事。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ack)用《製罐巷》(Cannery Row)裡的角色亨利完美地描述了這點。(他在亞馬遜出現前一百年就預測到了,實在很詭異,但這就是史坦貝克的本事。)亨利是傑出的造船師傅,但是儘管工作多年,他卻從來沒完成過一艘船。就在快要完成的最後一分鐘時,他會把船拆掉,重新開始。大部分的朋友都以為他瘋了,但有一個人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亨利愛船,但卻害怕大海⋯⋯他喜歡船⋯⋯但假設他的船完工了,一旦完成,大家就會說:『你為什麼不讓船下水?』然後如果他讓船下水,他就必須上船,而他討厭水。所以你懂了吧,他從來沒完成一艘船——這樣就根本不用讓船下水。」

亨利怕水,你怕什麼?怕批評嗎?如果書沒寫完,陌生人就無從批評。把你的想法藏在盒子裡,收到床底下,會比和世人分享來得容易。

老實說,你的碼頭現在是不是繫著十幾艘半成品的船隻?你一直都處於快下水狀態嗎?在這些情況下,我們認為如果我們不完成,就能省去一些難題,但那並非事實。

你不認領的天賦最終會變成怨念。史蒂芬. 金(Stephen King)曾被問到如果他沒成為作家,他會做什麼。他說:「我可能五十歲左右就死於酗酒了吧,也不確定能不能保得住婚姻。我覺得一個有才能卻無法發揮的人一定很難相處。」

船是為了下水而造的。等你抵達目標,就會找出下一步了,不用現在操心。

2. 恐懼事情不完美

八冊的哈利波特系列,我讀了七.九冊。不太懂那是什麼意思?你一定是個正常人,我猜那也不錯。我不希望系列小說結束,害怕結局不精彩。所以我在終點線前就止步,讀了幾千頁後不讀了。書還在我的書架上,讓我蒙羞。

不過,會這麼做的不是只有我。在臉書上,麥特.邦克告訴我:「我追了每一季的《絕命毒師》,但是在倒數第四集的時候停住了。我就是不希望結局是不好的,所以我乾脆不看。」

這個情況會發生在書籍、電影、目標上,因為完美主義向你投出最後一球。當你跑過最後一個轉角,完美主義提高音量:「噢,就要完成了,多令人興奮啊!我希望事情都如你所願,如果不是的話,可多糟糕啊?你能想像嗎?一定會讓你很失望。不過我保證一切都會很順利啦。一切都會好得不得了。一定會的,我確定。」

等等,你心想,要是完美主義所言不虛呢?要是結果不精彩呢?

之前我們提過很容易把自己作品撕碎的藝術家,也在相同的恐懼中掙扎著。她為什麼要毀了自己的作品?因為「不完美」。即將完成的時候,她會忽然意識到這樣的想法,然後把數小時的心血都撕成碎片。

要是多年來你都夢想著看到自己的書出現在書店架上,但願望成真時,卻發現那並非世界上最棒的感覺,怎麼辦呢?要是體重計指針指著你目標中的數字,但是地殼並未裂成片片,報以刺耳粉碎聲,怎麼辦呢?要是你賺到100 萬美元,但此事卻沒有像《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的男主角那樣使你人生感到完整,怎麼辦呢?這些都是合理的問題,而我要用本書回答那類問題一貫的方式來回答。

事情不會完美。不會的。並不是因為你哪裡出錯,而是因為人生本來就不是那樣運作的。

人生總是和我們預期的有一點不同。我們腦海中的顏色和實際的顏色並不一樣。那一刻開展的節奏和我們預料的不同。我們指望的熟悉情緒是有差別的。

我以為完成一本書會是我的重大時刻。在我腦海裡,我想像著寫下「全書完」,然後起身離開那最後一頁,臉上掛著我所知最深的微笑。但事情從來不是如此。我從來不記得完成的那一刻。你知道我記得什麼嗎?我在信箱裡收到實體書的時刻。我拿到《不受限的工作人生》(Do Over)時,我的小女兒麥克芮和我是唯二在家的人。之前我像瘋了般不停刷新UPS 追蹤資訊。我等不及要打開箱子。

你不能擁有完美,但你得到的東西甚至更好。你得到了驚喜。你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東西。因為那是事實,沒有人能預見。連畢.雷諾斯(Burt Reynolds)都不能。當他拍《追追追》(Smokey and the Bandit)電影時,根本沒有劇本,他們即興演出。

該片是由一位特技男演員執導,他從來沒導過電影。情節很爛,班迪特和克萊特斯必須從喬治亞州開車到德州的特克薩卡納,運送非法的酷爾斯啤酒。那不是電影,而是UPS 送貨員的任務清單。該片女主角莎莉.費爾德(Sally Field)受訪談到她對這部片的看法:「我以為這是我長久以來拚命要達成的所有事情的終點。」

對比之下,另一部電影有更大的成功機會。由《鋼鐵人》(Iron Man) 系列炙手可熱導演強. 法夫洛(Jon Favreau)執導,製片是大名鼎鼎《阿波羅13 號》(Apollo 13)的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演員陣容有飾演過韓索羅的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及飾演過龐德的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

這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儘管擁有這些成功的保證,《星際飆客》(Cowboys & Aliens)卻一敗塗地。這是部徹底失敗的作品,只賺進1100 萬美元。什麼?是首映週末的票房嗎?只賺了1100 萬美元?錯,這是這部片的總收入。那《追追追》呢?那部電影的票房收入估計為3 億美元,是上映當年第二賣座的電影,僅次於《星際大戰》。

當完美主義試圖要預測事情發展不夠好時,為什麼你應該要忽略它?因為不到最後,沒有人會知道結果。完美主義當然也不知道。邦喬飛當初根本不想把〈Livin’ on a Prayer〉(靠信念活下去)收進專輯。他不喜歡這首歌,以為其他人也不會喜歡。歷史上到處都是這類的例子。

3. 恐懼「接下來呢?」

人家說「位高權重,內心孤獨」,我認為他們指的就是那種「接下來呢」沉重至極的感受,會在你完成某事之後找上你。第一種恐懼是關於下一步,也就是恐懼在完成目標後會接著發生什麼事。夢想做生意比實際完成目標且開業還要容易許多。「接下來呢?」是關於找到一個全新的目標。如果你心志專一在某個目標上,突然完成了,你再來要做什麼?要是一個人把目標當成自己的全部,這樣的情況很不健康,也特別危險,在職業運動員和童星身上有時候會見到這個情況。從六歲到三十歲,足球都是你的一切。現在你三十一歲,已經算老了,也過了全盛期,你被迫退出球隊,一時之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然後,更糟的是,你得幫Wrangler 牛仔褲拍廣告。還好,我們倆在第五章時,就已經對此未雨綢繆了。你有完整「接下來呢」可能的清單。記得你加入清單中那些接下來要做什麼的想法嗎?嗯,當你完成手上這個目標後,就把那張單子抽出來看。比如說我就要去弄播客。終點線並不可怕,因為那同時也是下一件事的起跑線。那不是終點,只是另一種開始。

有一次我站在中美洲的懸崖邊,心裡想:「接下來呢?」大學時期我花了數星期在哥斯大黎加學西班牙文,那是我的副修科目。我和其他三十位學生一起去旅行,難以接受旅程已經結束的事實。我知道因為旅行而消失的小團體,等我們回到學校後又會再次形成,而我再也不會和我結交的這三十位朋友講話。我站在懸崖邊眺望著海洋,憂鬱小生為賦新辭強說愁。在我四周的人笑著玩樂,享受大夥兒聚在一起的最後一晚,而我好像在參加秘密葬禮一樣。

這樣的時刻我面對過不只一次,有時候在大眾面前演講,我也會有同感。有一天,我在亞特蘭大對著一千人演講,這是令人激動的時刻,因為我想在這個場合演講已經想了五年了。活動的高峰高得不可思議。活動結束後,我應該要和其他講者共進晚餐,但我拿到錯誤的地址。下台之後十分鐘,我發現自己站在潛艇堡連鎖店的停車場。我走進店裡點了個三明治,五位方才的觀眾已經在吃了,並邀我去他們那桌一起坐。他們看著我,眼神中有一絲悲傷的潛艇堡店憐憫。他們問:「你在這裡幹嘛?」這真是令人自慚形穢的經驗。

我不是唯一一個因缺乏「接下來呢?」而被擊垮的人。在紀錄片《康納.歐布萊恩永不止步》(Conan O’Brien Can’t Stop)裡,我們看著康納被NBC 解雇後展開全國巡迴之旅。整部片都在處理「接下來呢」的難題,但其中最深刻的一幕發生在紐約。

康納才剛在無線電城音樂廳結束一場票全數售罄的演唱會,街上擠滿了人潮,希望他表演結束後會現身。康納的一位員工對他說:「你不能出去。」康納一臉震驚地說:「你沒搞清楚。不然(表演)之後要做什麼?讀電子書?」他聳聳肩,轉身走出去,沐浴在觀眾的吹捧恭維中。

你需要想個答案,來回應「接下來呢」。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很合情合理,但同樣地,不要讓完美主義偷偷潛入。完美主義會告訴你,在你達成目標之前,你必須對於「接下來呢」有個完美的答案。胡說八道。你才不需要在完成當前目標之前就先想好下一個目標。總之先完成就對了。
不要讓對下一步的恐懼剝奪了你完成目前目標的樂趣。不要讓完美主義用虛構的第二目標來干擾你,要記得你手上有個快完成的真正目標。

如果其中一種恐懼不能阻止你,簡單的事實會阻止你。

開始新的目標比完成舊目標簡單。

離完成目標愈近,我們所有其他的欲望竟會變得那麼誘人,令人詫異。誘惑奧迪修斯的女妖還不及新目標的干擾力厲害,讓我們當下就發生船難。

這就像看了上千部電影預告片,卻從來沒有好好看過整部電影。你會得到短暫的興奮感,但如果你只是不斷開始看新電影預告,就會錯過一部電影真正的獨特之處。不要失焦。在這一刻,不要讓步給新目標。不要現在放棄。

VO VIP 專屬天下購書優惠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

進入「天下網路書店的 VO 專屬店中店
就能享有專屬於 VO 讀者的 75 折 購書優惠
(把書放入購物車中,會立即轉換成專屬優惠價)

這裡買

延伸閱讀:

【NG 英文】差之毫釐,失之職場和平!想和國外客戶拉近關係?千萬不要說“We need to talk.”

【目標就是有期限的夢想】利用 7 個「設定目標」的秘訣,幫你判定輕重緩急、達成計畫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巳實現的有效練習》,由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