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做什麼卻渾身無力、以前一下就能完成的事現在卻拖拖拉拉、對什麼都興趣缺缺、身體莫名疲勞痠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心理師 Alice Boyes 指出,忽視壓力的信號而造成大腦疲憊不堪,會連帶造成生理疾病。這個現象在短期內難以察覺,也許你一直處理超過負荷的工作量,也許是人際問題在消耗你的能量,也許是要求完美的性格讓你陷入長期焦慮。無論如何,當你有以下 10 種跡象,就要當心大腦可能陷入「慢性疲勞」:
1. 即使花不到 5 分鐘時間的小事,仍然拖延症爆發(倒垃圾、整理文件)。
2. 以往自我激勵的方法(例如聽歡樂的歌曲)只能暫時起作用,動力一下就消失殆盡了。
3. 嫌麻煩所以都吃微波食品、速食快餐,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品嘗一頓飯。
4. 即使在假日有半天以上的空閒,你把時間都花在看電視、上網等不必用腦的休閒活動,即使讀一本雜誌也覺得太費勁。
5. 你不斷推遲小任務,因為沒有及時處理,而釀成更大的問題(例如幫車子換油)。
6.你發現自己持續以低效率的方式完成家事或工作任務。
7.你的身體出狀況必須持續服用藥物或使用藥膏,但你沒有意志力就中斷了。
8. 如果你有孩子,你用平板打發他們,因為你太累了無法應付或與他們一起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例如陪他們讀書);如果你有一個伴侶,你會忽略他們對關係的抱怨,因為你沒有精力來處理他們的情感需求。
9.你每天都花時間去做一些像在浪費生命的事情,例如每天下班都跟同事去喝酒、漫無目的上網瀏覽。你發現它毫無意義,但你沒有精力去打破習慣並計劃另類活動。
10.你沒有辦法計劃或執行目標,例如你想規劃一個假期,但你無法集中精神來組織它;或者你知道必須在特定日期之前退貨,但你每天想一想,然後就讓退貨期限過去了。
#如何解決大腦的慢性疲勞?
對於從事非身體勞動工作的人而言,大腦的慢性疲勞是很難處理的情況,因為精神乏力的狀態會讓人無力進行身體鍛鍊,連帶造成體力下滑或健康問題。Alice Boyes 點出一些解決的關鍵:
1. 檢查生活習慣
你的身體可能長期缺鐵質、維生素或水喝不夠多,飲食和睡眠品質都要重新審視。
2. 嘗試老方法
如果你本來就沒有跑步習慣,強迫自己每天去晨跑是沒有用的,反而會讓你更累。老方法比新策略更有效,例如你年輕時喜歡跳舞,或者你以前靠手繪、練字來平撫情緒,現在你可以再次穿上舞鞋、重拾紙筆,做些熟悉、有把握的事更能舒壓。
3. 25% 原則
所謂的 25% 原則,就是當你從事任何日常工作(例如打掃、發郵件)時,試著以比平時慢 25% 的速度進行;對於一些較不重要的任務,試著減少 25%的精力投入。不必事事要求快、狠、準,重點是讓步調慢下來,多花一點心思在自己身上。投資自己幾個星期的時間執行這項練習,你會慢慢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改變。
(參考資料:How to Overcome Chronic Exhaustion,6 Ways Exhausted People Self-Sabotage (and Solution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