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何者》劇照。

《VO》導讀:

本文作者夏目俊希在日本有「超人氣獵頭教主」的美譽。在轉職成功者的口耳相傳下,近十年內提供支援及輔導的職涯諮商人數已突破萬人。他用他這十年的觀察,總結出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不跟他人比較,而是跟自己比。說起來簡單,但你有做到嗎?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現任獵頭顧問、People Directions公司負責人  夏目俊希

因年薪無法增加而煩惱的人,其特徵就是只和他人比較。

「那個人非常輕鬆就達成的事,為什麼自己就是做不到呢……」一味貶低自己,結果喪失工作動力,導致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此外,主管把你跟工作能力更好的同事相互比較,還在部門會議時明白指出你們的差距,那天的會議讓你的工作熱情立刻降到冰點。結果,許多人只好消極的換工作。

無論如何,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就是會有好壞差異。尤其是用數字呈現績效優劣的業務型工作,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或許有些人是透過和他人比較來提高工作動力,屬於「尋找競爭對手、藉由競爭激勵自己」的類型。然而,很多人卻是與他人比較之後,一旦覺得技不如人時,往往就過度貶低自己。

比起昨天,你成長了多少?

在以往職涯諮商的過程中,有位求職者總是拿自己跟周遭人比較,工作速度是否比較慢?是否出錯?心裡老是介意這些事情,一看就是沒什麼自信的人。不過某天因為主管的一句話,讓他的心情頓時變得輕鬆,不再跟身旁的人比較。於是我詢問他,他的主管說了哪句話呢?

他說:「主管告訴我不要再跟別人比較,不妨拿昨天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相比。」

「聽到這句話之後有什麼轉變嗎?」

「心情變得很輕鬆。別人是別人,我就是我,本來就不相同。雖然說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對我來說,明白這件事卻是重大的發現。」

據說在那之後,他開始將比較的對象改為昨天的自己,工作態度也有所改變。以上台做簡報為例,雖然是那種就連恭維式的稱讚也沒有、毫不起眼的簡報工作,不過他總算是盡力完成了。

「直到昨天為止,一直很擔心自己能否順利完成。不過,順利做完簡報後,現在的我已經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些些。」

現在的他看起來似乎比較有自信,他說:「那也是因為經常能實際感受到現在的自己,比從前的自己成長,即便只有進步一點點。」

這個人相信主管所說的話也身體力行。後來他也成為一位能夠敦促部屬成長,受到許多部屬愛戴的主管。

成長有感,工作更有趣

舉例來說,若是以五年、十年這種較長的期間來看,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比以前更多,可以確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但是,面對日常工作,就算將昨天的自已跟今天的自己加以比較,實在很難感覺到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即便如此,嘗試之後失敗、遭遇不順而消極沮喪,仍舊要向前邁進;相較於昨天,今天嘗試挑戰的事情,一定會讓自己有所改變。

比方說,有位業務員因為公司業績目標訂的太高,心想「根本不可能達成」而打算放棄。「即便如此」,今天的他依然努力比昨天多拜訪一家客戶。剛開始時由於只有多拜訪一家客戶,很難看出顯而易見的成果。不過,他堅持努力一個月,就漸漸出現成效;等他發現時,原本認為不可能達成的業績目標,竟然毫不費力的輕鬆達標了。

年收入不斷增加的人,會稱讚「今天比昨天多努力一點」的自己,透過一點一滴的累積,意識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POINT】將「昨天的自己」當成比較的基準。

推薦閱讀

真希望,我25歲就懂這些事:
學歷不頂尖,缺乏好口才,也能脫穎而出的職場變身計畫

這裡買

延伸閱讀:

【簡報演講總是看小抄?】哥倫比亞大學「敘事權威」教你不看稿、打動人心的「說故事」技巧

【財務報表上看不見】慣老闆、豬隊友…… 都讓你付出很高的「情緒成本」!該如何控管評估?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真希望,我 25 歲就懂這些事:
學歷不頂尖,缺乏好口才,也能脫穎而出的職場變身計畫》,由方言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