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麗男孩》劇照

「有的時候當我看著他,我一手養大的孩子,我以為我瞭解他的全部,但我不知道他是誰。」

“There are moments that I look at him, this kid that I raised, who I thought I knew inside and out, and I wonder who he is.”

血濃於水的骨肉之情

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微妙的關係之一,當我們出生的時候都如同一張白紙,我們從幼兒爬行到老年踽踽而行,人生的路途上轉過千百個彎,有時候你相當熟悉的家人,早已在時間的縫隙中變了個模樣,你真的了解深愛之人的本質嗎?又或是說,我們是不是一直活著自己的幻想泡泡之中呢?

《美麗男孩》是導演菲力克斯・范.葛羅尼根(Felix van Groeningen)首次執導英語長片,由好萊塢男星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擔任監製,並由實力派演員史蒂芬卡爾(Steve Carell)和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主演。故事改編自真實故事,描述大衛(David)的兒子尼克(Nic)原本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父子關係融洽,然而尼克卻在青少年時期染上毒癮,大衛嘗試幫助兒子戒毒,尼克情況時好時壞,反覆進入勒戒所,也讓大衛身心俱疲,家庭逐漸崩解。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我以前就像是完美的物品,像是你的特別創作或是什麼的,而你只是不喜歡現在的我!」

“I was like this amazing thing, like your special creation or something, and you don’t like who I am now!”

染上毒癮的青年,焦慮不已的父親

故事一開始尼克失蹤,身為爸爸的大衛急於尋找他,觀眾才了解到尼克染上了毒癮,有時候會吸毒後不知去向。回憶的片段穿插在劇情之間,我們知道尼克的親生母親跟父親大衛離婚了,而大衛跟繼母再婚,有了兩個小孩。但不同於一般的八點檔劇情,繼母沒有虐待尼克,反而是對尼克很好,而尼克也跟弟弟妹妹相處融洽,相信許多觀眾都跟大衛一樣,想說尼克到底是怎麼了?

圖片來源:《美麗男孩》劇照

尼克從小開始時常往返離婚的父母之間,而每次要搭飛機離開父親時,他對於一個人的旅程感到相當害怕,而父親大衛總是跟他保證:當尼克回來時,他會在一模一樣的地方等他。而他對尼克這麼說道:

「你知道我有多愛你嗎?我愛你勝過一切。」

“Do 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ything.”

因此”Everything”這個詞成為父子之間的暗語,代替了我愛你。這是比「我愛你」更深層的話語,這世間沒有東西可以贏過父母對於子女的愛。

但父親大衛真的有認真去了解兒子尼克的想法嗎?

隨著劇情演進,我們可以看到大衛「嘗試」去了解兒子的想法,去街上認識年輕的吸毒犯,去嘗試毒品帶來的歡愉,去看看兒子之前的畫作日記。他不斷強調「我記憶中的你不是這樣的」、「這個才不是你!」、「我以為我們很親近」,但大衛勾勒出的,是他記憶中美化的美麗男孩,卻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把兒子推向毒品的是什麼,甚至到片中結尾,觀眾仍然不得從這部父親寫下的傳記式電影中而知。

圖片來源:《美麗男孩》劇照

愛是什麼?

劇中最令人心碎的一段,是兒子尼克再度投奔毒癮的狂歡,與校園結識的女友一同沈淪,然而女友卻因為吸毒過量而送醫,尼克打電話給父親大衛求救,他哭著請求父親幫助他,然而父親卻對兒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毒癮而感到相當失望,在電話中堅決的拒絕了他,他說:「我幫不了你。」

雖然前面表示大衛並沒有真正了解兒子的想法,但我認為他仍然是深愛尼克的,這種愛相當拙劣,有時候會傷害人。即使大衛在電話中對兒子如此絕情,最後還是選擇去尋找兒子,在酒吧中找到因吸毒而身型消瘦的尼克,與他再度進入勒戒所。

到底什麼是愛呢?我想愛就是永不放棄,即使有時很失望,有時很難過,有時認為已經無法改變對方,我們能做的只有陪伴,就算想法上無法理解,但親子之間最特別的感情,莫過於強大的包容力與寬容。我們都願意陪你,再試一次。

延伸閱讀:

【公主不是只能靠白馬王子營救】《無敵破壞王 2》帶你看透「夢想成真的秘密」

「戲可以重新再演,但人只能活一次。」看張國榮的 4 部「經典電影」,感受他的優雅與不羈

【想起相愛的美好】《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人一旦習慣了孤獨,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