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畢業季》劇照
無論工作、學習還是打理生活,我們都需要「專注力」來提升做事情的效率。但是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早上精神百倍去上班,到了下午在辦公桌前就開始不斷分神;決定要讀一本新書,但是看了一小時就開始打呵欠、忍不住想滑手機;計畫要在這禮拜處理完的事,最後整整拖了一個月。到底偷走「專注力」的小偷是誰?美國腦神經與精神分析學家 Denise Dellarosa Cummins 給出了答案。
#專注力的來源:意志力
專注力來自大腦的前額葉皮質,這裡是頭腦中負責思考與控制情緒的中樞,也是「意志力」的來源。意志力就如同大腦的「體力」,專注、分析、思考與做決策時都依靠消耗意志力來維持。
#專注力是有限的
就像身體的體力一樣,意志力的總量也有限。當一位上班族抱怨「工作進度一直不順。」、「每天都要加班。」或是考生面臨「明知要讀書,但總是忍不住拿手機來看。」、「一打開題本,腦袋就自動放空。」的情況,都是沒有善加保存意志力,以至於該專注的時候缺乏動能。
#專注力可以後天訓練
專注力是「培養」出來的,跟遺傳和個性無關,也不需要什麼天賦異稟的資質 。想靠後天訓練專注度,首先要認清「意志力來源只有一處。」的事實。
我們總把工作、減重、運動、人際社交或學習等行為區分開來。事實上「構想企畫」和「為了減肥而忍住不吃炸物」,看似毫無關聯的兩種行為,使用的意志力來源是相同的。因此,「工作不順,所以無法堅持減重」或是「跟家人吵架就無法專心工作」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消耗太多意志力,大腦已進入休息狀態。
#感到「疲倦」的真相 ── 選擇太多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下「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想要什麼」之類的種種決策,就會消耗意志力。早上還幹勁十足,但中午過後整個人變得筋疲力盡,就是意志力消耗到一定程度了,而缺乏意志力, 人就會自動將事情「延後」處理 ,這種狀態稱為「決策疲勞」。更糟的是,即便我們將事情往後延,依舊會消耗意志力,因為你的心裡其實還一直掛念著未完成事項。
要避免過度消耗意志力,在關鍵時刻保持高度專注,除了平時有良好的睡眠與飲食習慣,Dellarosa Cummins 也建議:
1. 不讓自己做太多瑣碎的決定
比方穿什麼去上班、中午要吃什麼、什麼時候要回 e-mail,不用花太多時間和心力去思考這些瑣碎的事,最好的方法是把他們化做例行公事,設定一套固定的模式來處理,比方上班穿搭就固定哪幾套衣服、中午就固定三家餐廳來選擇。
2. 學會 say NO
沒錯,就是要學會「拒絕別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接受的任務會打斷你原本的腳步,也會讓你分神並消耗額外的意志力。
3. 排除讓人分心的事物
不斷跳出通知的手機 app 通知、同時開太多網頁分頁、一直跳出來的通訊軟體訊息都是會干擾我們專注的兇手,排除這些元素,並在完成手邊工作後一次回覆訊息才是最好的做法。
延伸閱讀
為什麼下班後運動、唸書這麼難做到?是因為你在 3 個地方用錯「意志力」了!
(參考資料:businessinsider,psychologytoday。)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