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剩者為王》劇照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單身男女參加家族聚會或是喜宴,總是難逃被問「怎麼都沒交男/女朋友?」如果有了對象又會被問「何時輪到你?」甚至已婚的還要面對「啥時有生寶寶計畫?」實在很想回:「干你X事!」
面對這類壓力情境,該如何在表達時不被對方發現你的不耐,又能贏得好感、不得罪對方呢?來看心理師模擬以下情境,教你如何透過身體語言和表情,適切應對。
(責任編輯:黃彩玲)
狀況一
Taylor同事結婚,身為公司一員不能不到場致賀。只是Taylor是個重視隱私的人,出席這種喜宴,難免會聊到個人的私事。「唉呀,你跟女朋友交往那麼久,什麼時候要結婚?」「都沒看你交女朋友,要不要我介紹給你啊?」想到可能遇到的砲火隆隆,真是讓Taylor一個頭兩個大。
- 喜宴桌上的小物,絕佳阻隔物
喜宴的場合,餐桌上總會擺滿餐具、酒杯、冷飲杯、飲料、酒瓶、喜糖、小菜、鮮花、菜單……等裝飾品。可別小看這些物品,它們的存在讓人們的視線有停留的理由,不用非得看著同桌客人。
要營造出良好的溝通情境,得避免阻隔物擋在雙方中間。這道理正著學,可以反著用,如果遇到某些場合,你已打定主意不想要和他人有太多、太深入的交集,這時反而可以巧妙地運用阻隔物或阻隔行為,讓別人無法長驅直入。
換句話說,在喜宴場合,如果你不希望別人一直找你聊天,你可以把視線輪流停在桌上眾多小物上,擦擦餐具、研究一下紅酒年份、酒瓶上的標籤、吃吃小菜。不小心和對桌的人視線交會時,輕輕地頷首一下,馬上將視線移到桌花上,或者乾脆把菜單拿到眼前,專心研究菜色,計畫一下待會進食的份量和速度。
不要讓自己的座位空空如也,即使不喝酒,也別撤酒杯,桌前的物品光是擺在面前就能發揮作用了,一來可以製造出屏障,讓自己覺得安全,二來別人要跟你說話,也會覺得中間隔著好多東西,訊息很難清楚地傳遞給你,這會讓話題容易中斷,難以深入。
反過來說,如果你今天想要好好跟某人對談、交流,卻發現外在環境充滿了阻隔物且無法清除,就表示這個地方不適合討論正事,與其花時間費力溝通,不如擇日再議。
狀況二
現代的喜宴老是不準時開席,等待的時間裡正是社交的時機,但有些喜歡閒聊八卦的人,就會抓準這個空檔,每場飛舞,到處找人敬酒寒暄。這時,隔壁部門的八卦小王,端著酒杯,笑呵呵地朝Taylor走過來了……
- 善用肢體傳遞拒絕
當別人要跟你聊天的意圖十分明顯時,不能完全不搭理對方,否則會讓人覺得自己太跩。這和平日努力與人為善的信念有衝突,但自己實在又不想勉強著陪笑臉。該怎麼淡出互動,並且讓對方抓不到你的把柄呢?
以常理來說,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的人基於禮貌,都會順勢站起來,禮貌性啜飲一下酒(飲料),回敬一下對方。但重點在於,喝完後,別把酒杯放回桌上,請繼續端在手中,利用手肘和酒杯,自然地讓你和小王之間隔出一道圍籬。
同時,將你的雙腳和肚臍慢慢移開,視線轉向別的地方。雖然你臉上依舊掛著社交性的微笑,以應景的發語詞「嗯!喔,真的啊?」回應他,但你會發現過沒多久,小王就會聊不下去,識相地離開。這正是所謂的「碰一個軟釘子」,藉由肢體行為拒絕對方,他卻連怎麼被拒絕的都搞不清楚。這麼一來,你不會委屈自己,又做了該做的事情,他就沒理由找你碴。記得話說得愈多,愈容易出問題,透過適當的肢體動作,就能夠化干戈於無形。
有興趣的話,你還可以透過敬酒,觀察哪一桌的客人與新郎、新娘關係較密切。通常新郎或新娘的好朋友,對好友充滿祝福之情,所以看到新人來敬酒時,會很快站起來,面向新人,而就算只能坐著,他們也會努力地把肚臍朝向新人,大聲地祝賀他們永浴愛河。
相反地,如果是因為家長或人情因素參加喜宴的人,因為和新郎或新娘沒有交情,所以敬酒時,就只會端起酒杯示意一下。或許,下次在喜宴上太無聊時,你可以試試看這項田野調查。
狀況三
說巧不巧,Taylor眼角餘光掃到一個離職已久,久未聯絡的老同事,他快步向前打招呼。Taylor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欣喜,讓對方知道自己很重視過去的情誼?
- 「手肘」是安全碰觸領域
不論你參加的是同事或同學的喜宴,在赴約的路途上,大家可能都會有點忐忑或期待:不確定今天會遇到誰?是舊情人、舊戰友,還是死對頭?
喜宴吵雜的環境使你不容易被自己討厭的人發現,但也可能阻礙了你和舊識的交流。如果你遇到的是有好感的朋友,你可以利用「觸覺」,創造與他人的連結。當我們與他人有碰觸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催產素」,用來促進和維繫彼此的感情。觸覺產生的刺激量,會比聽覺和視覺來得更強烈,善加利用可以在對方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多數的人會把手肘視為公共空間,敏感度較低,碰觸這裡不會讓人有意圖不軌或侵犯領域的疑慮。在這種吵雜的環境中說話時,你可以輕碰一下對方的手肘,他就會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哪怕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他便能感受到你的熱情,過往的革命情感也會快速回溫。
狀況四
雖然Taylor看到老同事很開心,但他也擔心會不會是自己一頭熱,說不定老同事已經忘記以前的情誼。Taylor要怎麼確定對方的心意?結束後,需不需要特別安排個時間,跟老戰友聚聚呢?
- 真正的感受要看「驚訝之後的表情」
假使光線允許,Taylor可以觀察一下,同事看到Taylor非常意外後,接著第一時間出現的表情是什麼?
假如發現老同事也是又驚又喜,那他確實很高興和你重逢,便可以約過幾天後聚一聚。如果他對你的出現,並不訝異,也沒有太多「真心的笑容」。那或許,對他而言,那段年少時的回憶就只是個過程,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閒聊幾句,祝福打氣一下,就可以結束這段談話。
真正驚訝的表情,停留的時間非常的短暫,很快就會轉為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其他情緒,緊接在驚訝之後的反應,是最真實、難以隱藏的反射動作。講得更白話一點,「驚訝」是你的大腦還沒來得及判斷,用來「過場」的反應,是中性的情緒,要看之後的表情,才能確定自己或他人對此事真正的態度為何。
狀況五
開席後,喝了幾杯酒,同桌的三姑六婆開始拷問Taylor何時結婚?打算生幾個小孩?女朋友怎麼沒來?讓Taylor覺得如坐針氈,他該怎麼處理這種尷尬場面?
- 上飄的尾音與氣音是「標準的八卦音」
說到問話高手,婆婆媽媽才是行家,她們很會問,也很敢問,可這些問話為什麼容易讓人不太舒服呢?關鍵在尾音與氣音。特別是那些老愛湊在茶水間,聊八卦的人,他們在探聽別人隱私時,講話都習慣性用「氣音」,就是因為怕說得太大聲,被別人聽見。
上揚的尾音可以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但也帶有挑逗的意味,給人不莊重的感覺。(人們在認真討論事情時,通常會加重語氣,以表示決心和立場)。換言之,當對方用上飄的尾音跟你說話時,表示你變成他八卦的對象,當然會讓人渾身不自在。
所以如果你不確定對方是問著好玩,還是真心的想要關心你,你可以從對方說話的尾音來判斷。同一句話,相同的用詞,搭配不同的語氣和表情,就會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你們不是交往很久了嗎?怎麼還不結婚?」
第一種,重音放在「你們」和「怎麼」,「你們不是交往很久了嗎?(↗)怎麼還不結婚?(↗)」搭配眉毛上揚,尾音上飄。
第二種,重音放在「很久」和「結婚」,「你們不是交往很久了嗎?(↘)怎麼還不結婚?(↘)」眼神堅定、眉頭略略一皺,尾音下降。
前者,說話的人有興趣的是你和你的情人,他(她)是做什麼的?是怎麼樣的人?你們的關係發展到哪裡?至於結不結婚,並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
後者,說話的人在意的是你和伴侶感情穩不穩定?相處情況如何?他覺得你們應該快點結婚。
面對第一種人,千萬要記得「認真就輸了」。重要的是,你的情緒絕對不能跟他同步。回應時,記得刻意將語氣往下拉,你們的情緒就會像兩條平行線,不至於被別人帶著走;再者,回答的句子愈短愈好,例如:「快了、快了(↘)」、「一定會通知你(↘)」,讓對方沒有施力的空間,交集愈少,對方愈沒戲可唱。
狀況六
萬一遇到有些人不識相,聽不懂暗示,硬要聊私事,那該怎麼辦?
- 語言的「迴力鏢」,保你全身而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方式,反應出他內心真正的需要。」女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伴侶,其實渴望的就是被好好關心、呵護。同樣地,一個老愛八卦別人的人,最想要的就是別人的注意力。因此,當你發現對方不懂得煞車,還緊追上來,這時你可以把焦點轉回到他身上,他反而會開心、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事:
Candy:「我上次有看到你女朋友ㄟ!(↗)好漂亮!是做什麼的啊?(↗)」
Taylor:「哪有!(↗)你家那口子才帥,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你會發現,對方很開心將自己的故事講完,而你也不需要出賣自己的隱私!
狀況七
同事喜宴這樣的場合,可能會聊到私事,也可能聊辦公室話題。同事聚在一起,難免會抱怨長官。如果都不搭腔,Taylor怕同事覺得他是老闆的人馬,但加入戰局,可能惹得一身腥。進退之間,該怎麼拿捏?
- 語言的「擦邊球」,遠離情緒風暴
儘管我們不想玩辦公室政治,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情與其要劃分清楚、一刀兩斷,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倒不如學習太極拳「一絲不掛」的精神,「身上不掛力,對事不掛心」。當有人在席間對你抱怨主管時,你試著練習回答擦邊球—「接話,但不回答問題」的技巧:
Allan:「你知道嗎?Boss真的很過分,昨天一早,急著要我把月報表整理好放他桌上,我放下手邊所有的事情,先處理他的事情。結果,他看都沒看,就出去開會了。搞什麼鬼啊?你說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Taylor:「那真的會很不甘心,你都花這麼多時間做了。」Taylor接話,但不跳進Allen的邏輯,回答老闆對他是不是有意見。
Allan:「對啊!還有一次,他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我愛摸魚,做事丟三落四。明明就是他自己記錯分工,張冠李戴,還怪在我身上。他是不是年紀大了?這樣待在公司還有前途嗎?」
Taylor:「你被誤會了,的確會覺得很委屈。」同樣地,反應情緒,但不回答問題。
等Allan苦水差不多倒完後,你的視線就可以適時地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例如欣賞新人用心製作的成長紀錄影集,順勢把話題帶回喜宴上,負向情緒就不容易擴散。
「接話,但不回答問題」會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你重視他的感覺,卻不評論誰是誰非。這類問題之所以得回答擦邊球,是因為這是公眾場合,自己的話不知道會怎麼被傳出去。再者,同事的這些抱怨只是片面之詞,但事實如何,無人得知。面對這種情況,記得不要隨之起舞,適當回應同事的情緒,但不回應他的問題。
心法:完整的溝通能力是「能靠近,也能遠離」
有些人常常抱怨,小人纏身、麻煩事老愛黏著他,但其實究竟是問題找上他,還是他找上問題,值得好好思考。一如同事的喜宴,屬於模糊地帶,不算公事,也不是私人的場合;不需要像上班一樣戰戰兢兢,但也不能太放鬆,以至於說了不該說的話。
學習溝通也不能只有一種面向。你得懂得溫柔地「靠近」,更要擅長俐落地「遠離」。在情勢尚未膠著前,就運用非語言訊息把問題擋在門外,不少人以為學溝通,懂得「察顏觀色」後,就應該變成「善體人意」的人,處處替別人著想,場場瞻前顧後,每一個人都招呼到了,就是沒有好好善待自己。不允許自己冷落或怠慢了別人,即使面對白目的人,也要勉強自己發揮無比的耐心與之相處。最後受不了,一次爆發,先前苦心經營的關係便全白費了。
懂得溝通的人,應該是具備很好的「場合感」,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表現,既不會讓人覺得口無遮攔,又不會完全沒有存在感。一件事情的發生,絕對不是憑空出現的,只要你懂得拿捏時機、觀察局勢,提早作好準備,全身而退並非難事。
身體語言推薦好書
《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12種場合,57種狀況,掌握訣竅讓你在職場無往不利》
延伸閱讀:
【讓大家都對你說 YES】日本頂尖廣告師分享「對比法」說話術,職場、情場都適用
【我在溝通上有沒有吃虧?】日本廣告人靠「3 問題」檢視職場、情場上的表達能力
常常「尷尬癌」上身想一頭撞死?其實容易尷尬的人有這 3 項正面特質
(本文經合作夥伴 書傳媒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身體語言,懂這些就夠了:12種場合,57種狀況,掌握訣竅讓你在職場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