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你是否曾經想過「人為什麼要工作」這個問題?如果有,那也許你該重新檢視工作的意義了。

日本專業共創式生活教練(CPCC)榎本英剛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工作的真義」,想告訴大家到底是怎樣的工作觀,讓我們從一個潛力無窮的人,變成厭世上班族。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榎本英剛

有人說工作像「牢獄」,也就是說很想逃離工作,但是卻躲不過。還有人把工作比喻為「肥料」,認為工作能讓自己成長。

聽了這些答案後,我明白關於工作的定義是因人而異。

我的舊金山留學生涯開始沒多久,便察覺到內心有股不可思議的感受油然而生。那感受就是,儘管我已經向公司辭職,未從事所謂的「工作」,卻覺得自己現在「正在做著某件重要的事」。 

對於辭去工作,認為已經脫離職場社會的我而言,會有這樣的感受實感意外。為何明明沒有在工作,卻覺得自己正在做著重要的事?在我不斷反問自己時,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我自己對工作的定義,我認為工作就是「做某件重要的事」

多數生活在現代的人,多少都會擁有、最具代表性的四個工作觀。如下所示:

1. 工作就是「謀生手段」
2. 工作就是「做不喜歡的事 」
3. 工作就是「讓自己去適應既有的職業」
4. 工作就是「同時只能做一件事」

許多人共有的工作觀是在這四種以外。可是,我之所以舉例這四種工作觀,是因為我覺得,其他的工作觀都不若這四種工作觀會讓人覺得工作是一件無聊的事,而且偏離「工作的真義定義」,並且會縮減一個人的可能性。

如果現在你對工作有任何負面看法,或覺得工作是極盡無聊之事,你也不需要重新對工作下定義,表示剛剛所提的四種工作觀中,至少有一項你的看法跟大家一樣。

有這樣的念頭並非不好,也不需要感到羞愧。重要的是你自我察覺到內在想法的工作觀為何。自我察覺是改變的第一步,所以是個重要的過程。不曉得自己想改變什麼,就無法有所改變。

如果用眼鏡來比喻,應該更容易明白。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就好比是一副眼鏡。因此,工作觀就是關於工作的一副眼鏡。因為是眼鏡,當然可以換戴另一副眼鏡。可是,在換戴眼鏡前, 如何沒有發現自己正配戴某副特定的眼鏡,也無法換戴新的眼鏡。換句話說,只要能察覺自己正戴著某副特定的眼鏡,也就比較容易可以換戴其他眼鏡。

而想要樂在工作,你需具備的是這四副眼鏡:

1.尋找並表達自我存在的意義
2.做想做的事
3.配合自己
4.同時擁有好幾個工作也行

延伸閱讀:

「懂事女子」的悲哀:對別人很好,卻總被別人忽視
我們總是很晚才明白的事:降低「幸福沸點」,才可能真的幸福
25 歲後的魅力來自「精神質感」:比保養身材和臉蛋更重要的 10 件事

找自己推薦好書

《工作的真義》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工作的真義》,由凱特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