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對於「自信」有著非常不同教育,在西方,大方展現自己是自信的表現,因此大多會接受被給予的讚美,也不吝於讚美他人;在東方,「謙虛」才是正確表現,像是當別人同樣讚美你時,你或許常常聽到「沒有啦!」、「還好啦」——以否定自己來表現自己的謙虛,但同時卻顯得很沒自信。不過,自信與自信常常只有一線之隔,理想情況便是「謙虛又自信卻不自傲」。
首先你要懂得:何時該謙虛?何時該自信?
多數情況都存在著兩種類型的人:在上位者與同儕。當你身為領導者、在上位者時,你該有自信地表達你的意見與決策;當你是同儕中一員時,謙虛的接受大家的建議或是被在上位者給予的讚賞。
接下來,你可以朝以下幾點邁進:
學習謙虛地自我誇讚
謙虛適當的稱讚自己是一種行銷、包裝自己的方法,在談話間也會讓人印象深刻(當然,前提是正確使用的話)。
打扮成你喜歡的樣子
自信來自於內心,不過外在的打扮可以稍稍為自己加分。像是噴上喜愛的香水、覺得最好看的口紅或是一對你覺得在自己身上看起來超棒的耳環…都可以小小的為自己打氣,增加自信。不過,請記得穿著依然要看場合,不是打扮得越華麗就是越有自信,讓自己看起來聰明點反而加分!
講重點
愛自誇的人敘事時,通常會附帶鉅細彌遺的描述與鋪陳,不但冗長,大家聽到最後就會有種「原來你在誇自己」的恍然大悟,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講重點,簡單扼要的帶過,並陳述到重點。
少說多聽
如果你還不抓不到謙虛自誇的分寸,那麼少說多聽就是最不出錯的選擇,當傾聽時,不時點頭與回應對方,會顯得更誠懇。
物以類聚
所謂物以類聚,有同樣能量的人會互相影響與吸引,如果你身邊都是有自信又謙虛的人,久而久之,你也同樣的被影響。
延伸閱讀:
調查顯示 Instagram 是「最自戀」的社交平台!聰明使用它讓你贏回真實的自信
獨特的社交技巧 —— 沒有什麼比「共同討厭」一件事更能拉近關係了
每天只有 24 小時,怎麼平衡工作和私人時間?揭秘 5 個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
(參考資料:Under30ceo, Ligehack;圖片來源:Brooke Cagle, CC licensed。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