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以前總羨慕別人的好運氣跟好待遇,直到自己不再羨慕別人,去踏實地做功課找資源,才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是白白地給予,都是別人曾經付出過的努力,懂得珍惜感恩。」誤打誤撞闖入東歐捷克的交換學生作者,當中的這句話深深打動我。(責任編輯:吳玲瑄)

文:Nina X

旅行部落客也好、留遊學的臉書專頁也好,這些都是在賣一個夢想,告訴你出國就有人生解答、出國就會發現新世界。

的確,這些都是真的,只能說出國會一夕之間長大,變得獨立與強壯。可是有多少人願意透露,出國得做多少努力,如何跟學校申請,如何在一個潛在的競爭體系去爭取機會?如何在異地謀生?如何能真正生活得如同當地人?生活的柴米油鹽在國外也一樣是生活。

身為交換生這年,見過很多人、事、物。出國的管道非常多元,最普通的是與學校簽約的交換生,好一點的是政府之間的契約交換學生,最好的是能接受全額補助的交換生。獎學金也有分級,拿台灣教育部的學海飛颺獎學金、拿交換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或者是國外學校特定開出的國際學程,有完善的全額獎學金。

這些資訊網路上都有,但需要耗費非常多時間的搜尋跟備料。人的潛力都是被激發出來的,一旦沒有資源就會想找,沒有錢就去找獎學金,沒有人脈就去建立人脈。但其實大家都忽略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把自己的根基打好,強壯自己的背景能力,才能夠有本錢去爭取。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台灣,有無數學子都有出國夢,能夠在能力所及的範疇內,不用被費用侷限的體驗國外的生活,或許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生活的樣貌,因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出國目標,都可能讓交換生,或者在異地打拼的遊子,過著不同的生活型態。

曾看過為了省錢的交換生,在人家吃剩的餐桌上,吃著剩下的薯條,帶走沒吃完的零食。也看見來自家庭優渥的留學生,富遊世界各地,心思隨著旅行飄飄蕩蕩。但是交換生的生活樣貌有千百種,優渥的學生能夠享受,刻苦的學生必須省點錢、懂得安排預算。不過理財課題,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對於自己未來人生的規劃,何嘗不是先修班?只不過這些道理,也都必須自己體驗過才能夠明白。

有的人因有身旁人幫助,能夠一切順順利利地出國,複雜的手續也都有人安排妥當。也有的人不願意承認,其實拿了家裡很大的費用,才能夠有過著優渥的交換生活。但也有人辛苦跑辦事處,籌備資料跟時間賽跑,只為了拿一張簽證,辦一張入學許可書,這些都是交換生最真實的寫照。

停止羨慕別人的運氣,學會自己找路

以前總羨慕別人的好運氣跟好待遇,直到自己不再羨慕別人,去踏實地做功課找資源,才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是白白地給予,都是別人曾經付出過的努力,懂得珍惜感恩。自己同時明白,為什麼有些交換生不肯說的事,其實不是不願意分享,而是難以一言道盡。

出國很幸福,能夠有自己的生活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其實這背後是多少家長辛苦的堆積,讓孩子能夠與國際接軌,但不出國其實也能夠學習,只是大家可能覺得花錢出國的經驗總是值錢得多。忽略國際觀不是只有出國,而是心裡的那份價值和眼界。在台灣社會打拼的莘莘學子,在社會上學習到的,也是難能可貴的經驗。然而成長是自己的,終究得自己找尋出自己的那一條道路。

延伸閱讀:
帶著夢想打工度假、壯麗出遊!回國後真的能在一成不變的台灣找到理想嗎?
有「國際觀」的人都在做的事!不用常常出國,只要平常保有 4 個小習慣就好了
不為臉書炫耀、不為護照戳章──旅行,是你自己的事情

更多換日線好文:
等了三年,我終於當上小英學妹──出國留學,是不斷探究自己的攻頂之旅
「自己想、自己找、自己鋪、自己闖」──你的動力在哪裡?
適應異文化的漫漫長路,你走到了哪裡?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出國就能找到人生解答?」──更重要的是如何自己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