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多多吸收別的國家的生活方式與工作狀況,除了大開眼界,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反思。此篇文章作者為正在法國新創公司 OhMyGeorge 實習的台灣女孩 Una,以下為第一人稱敘事。(責任編輯:李恬芳)
這篇文章紀錄我在巴黎新創公司實習的文化衝擊與心得,以我所經歷的事情為主軸,描寫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敘述我在這裡的所見所聞與所感。此心得並不代表所有法國公司的文化與環境或是在法國的工作情況。此文章不具任何批判,只是敘述在這裡生活的現實狀況。
法式工作步調
辦公室氛圍
這點我先說明,可能是我剛好都遇到比較「費工」的法國人,不管是同學、朋友或同事。我認識用倒酒手法在倒水的朋友、碰到家裡有數種畫或花草擺飾的同學。而我所實習的公司,辦公室總是飄揚著像是身處於咖啡館裡的輕音樂,整個室內空間充滿生活美學 (巴黎辦公室照片)。
就連平常用餐,我只是從外頭買個三明治裹腹,也會被拿出來擺盤一番(本來是打算撕開包裝紙就直接啃了)
L’apéro
周末,假期對法國人是致命重要,相信大家從各個媒體管道多半都有這樣的認知。對法國人來說周末始於星期五(被法國同事糾正,正確來說應該是始於星期四晚上),故你會看到法國人在星期五提早下班,或是周五午餐跟同事三三兩兩來到某公園草皮野餐。
我們公司老闆就屬於非常重視周五 L’apéro 的其中一員,L’apéro 的意思為餐前酒,在我們公司星期五到來時,我們用 L’apéro 來取代原本大概一小時內解決的「商業午餐」,我們前往公司附近的廣場或是公園野餐,與平日午餐的主要差別在於拉長用餐時間,促進同事間非工作上的交流。
假期假期很多假期
相對於台灣的工作環境,這點倒是真的!我剛收到我實習公司的 offer 時,眼睛立刻為之一亮:「14天假」。這幾個字眼就在我眼前閃閃發耀,說明一下,我的實習為半年約,在此六個月中我能夠有 14 天的假期。特此,我還跟在台灣工作的數位友人討論,相對於台灣的法規,新鮮人到職第一年能有七天特休,且還不一定休的到。
我六月份到職,在暑假來臨前,老闆跟同事就一直跟我打預防針,說暑假整個公司的法國人都消失是很正常的事,來到八月份,我當時安排回台灣,所以是從台灣遠距工作,果然公司裡一個人都連絡不到。
講了那麼多可能令人稱羨的,該來看看現實面了,推翻你對法國工作情況的憧憬與嚮往。
推翻你的刻板印象
法國工時相對較短以及對勞工權益之保障程度,相信當談論到在法國工作時,大家都會有這些既定印象浮現於腦海。然而,我要告訴你,這並不全然正確,首先當然是看產業、看工作內容與性質。
我以我個人的狀況,以及我法國朋友的工作經驗為例。雖然法國法定工時為一週 35 小時,故平均一天 7 個小時。然而,就我個人以及我身邊在法國實習的法國同學之經驗,加班也是家常便飯。
舉例而言,我的朋友在法國知名連鎖旅行社實習,常常為了推廣一個旅遊行程,在公司加班趕文宣、趕設計到晚上七、八點是常有的事。
講了以上這些工作環境上的差異,接著,繼續講述我在這裡觀察到的「法式思維」或「法式風格」。
首先,我們來看兩邊年輕人的差異,因為教育內容與體質上的不同,我在這裡求學與實習,真的體悟到不同的教育環境所塑造出特色全然不同的青年。
敢說敢做
法國年輕人相較於我們,台風較於穩健,對自己的想法充滿自信。第一次見到我們公司的法國設計實習生跟我們老闆在討論設計案時,我猜想他談吐之穩重與自信大概跟我一樣是研究生吧!後來才知道他是年僅 19 歲的大二生。使我不禁回想大二時我在做些甚麼?我有這麼自信嗎?我敢說服別人採用我的提案嗎?就算到現在,我還是無法百分百的自信從容說服老闆採用我的點子。
愛辯論
法國人真的是話匣子一開完全停不下來,其實也沒有所謂的開不開話匣子,因為他們好像永遠都處於備戰狀態,跟公司同事用餐我真的是一句話都插不進去。他們崇尚個人主義,重視每個人獨到的想法,每個人都是自己想法、價值觀的捍衛戰士,於是造就法國人好像動不動就處於辯論狀態。
來到公事,這情況倒是有減輕一點,因為在法國公司裡也是有明顯的「等級制度」(在台灣很容易把「歐美」文化混為一談),故再怎麼愛辯的法國人也有要住口的時候。
創造力
最後這點是我本人的大死穴,跟法國人工作有很多驚喜,因為他們鬼靈精怪,會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鬼點子源源不絕地冒出來。然而當老闆要求你也得成為這樣的點子王時就不一樣了。我常常很苦惱想不出創新的提案,因為在我的思考過程中會自動過濾掉一些覺得太不合常理或是沒有前例的想法。
在法國念研究所時,我的台灣朋友就常常覺得我們的法國同學很「瞎」,這種沒根沒據的想法也敢拿出來報告。然而,進入法國職場,才了解到這是老闆所要的「才能」。
我剛加入 OhMyGeorge 時,真的是處處「驚嚇」,天啊!這種 App 你們已經敢端上檯面行銷,還那麼有自信參加博覽會(對我來說這不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嗎)!或是這種官方網站,是一個公司的門面,竟然如此簡單不專業。然而,我們團隊的精神就是:越挫越勇、錯中學習,沒有爛的先例怎麼能看出來我們的進步(比較我們舊網站與新網站)(相信我那位台灣朋友看到這裡,應該還是繼續大翻白眼)。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在法國有高密度的 startup ,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點子,且大家都很有自信地去實行自己的夢想,文化沒有對錯,只有互相包容與學習,從我的親身經驗,更是體悟到沒有絕對用以衡量人才的標準。端看你能不能快速適應新環境。
舉例而言,在法國人眼中的人才,可能來到台灣,只會被批評的一無是處,天馬行空、無任何憑據的提出執行方案。相反的,在台灣大家眼中的好學生,來到這裡可能被認為書呆子,沒有自己的想法。
再次聲明,本篇文章沒有任何褒貶之意,僅提供個人之所見所聞,供大家從另一面向看到法國的工作情況。
—
★ 喜歡這篇文章嗎?想看更多 VidaOrange 給我們按個讚吧 → VO 粉絲專頁
(本文經投稿作者吳芳伶授權刊登,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法國新創公司工作氛圍是如何?讓在巴黎實習的台灣女孩來告訴你〉。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延伸閱讀:
台灣女孩在波爾多的第一堂課:法國人不浪漫,他們是懂得「欣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