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文字典》說 bloody 是一種「模糊的修飾語,用來表達憤怒與憎恨」。它有可能是 By Our Lady 的縮寫形式。若是如此,它就和其他帶有宗教意味的咒罵用語屬於同一類,例如莎士比亞作品中常用而意思是 God’s wounds 的 Zounds(咄!),或意思是 By the Virgin Mary的「Marry」(踏馬的)。以聖人或聖物之名立誓最初是一種莊嚴而虔敬的作法,但這卻常常反向發展成抒發心情、宣洩壓力、情緒爆發時的用語。

喬叟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滿是帶有宗教意味的咒罵語,這種趨勢在十七世紀伴隨著天主教信仰的動搖而式微。聖母馬利亞在人們心目中不再那麼崇高,拿她來羞辱的現象便也隨之衰落。確實,英文粗話越來越仰賴情色字眼潛在的震撼力。在前現代文學(pre-modern literature)中,情色字眼一直都是幽默的來源。但隨著社會對性愛越來越羞怯,淫穢的髒話感覺起來也更為強烈。

十八世紀益發注重良好的言行舉止,「優雅」以及伴隨而來的「羞怯」益發受到讚賞。在《項狄傳》(Tristram Shandy)當中,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藉由兩位修女說出 bugger(畜生)這個字來娛樂他的讀者,但又依然讓她們保有含蓄的修養──她們要趕兩頭騾子,於是其中一位說 bou, bou, bou,另一位說 ger, ger, ger。同一時代的山謬.強森則讓他的字典保持得乾乾淨淨,完全沒有 shit 這個字的存在。

《五千個成人性愛字詞》(5,000 Adult Sex Words & Phrases)一書的書名就顯示出粗話的領域有多麼豐富,而自從伊萊莎.杜立德出口成髒之後,這些字眼就逐漸在公領域浮上檯面。伊萊莎.杜立德的 bloody 並非源自性愛,而是源自宗教,這在西元一九一一年是比較被允許的,但蕭伯納對英國人的惺惺作態之挑戰,正是更為粗魯的用語之始。西元一九三六年,劇場喜劇演員海克特.賽克斯特(Hector Thaxter)在電台節目中說出 arse(屁啦)。西元一九六五年,肯尼思.泰南(Kenneth Tynan)在電視上說出 fuck(幹)。他們把最後的一個禁忌給打破了,然而,儘管現在 arse 顯得沒什麼,fuck 卻不然。

在一九三六年和一九六五年之間打破藩籬的是 D.H.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fuck 和 cunt(屄)這些字眼常常出現在書中男女主角的對話裡。然而,他用這些字眼用得相當溫和而謹慎。勞倫斯一方面力圖復興他心愛的諾丁罕郡(Nottinghamshire)的地區方言,一方面也力圖振興他認為不應被排除在英語之外的字眼。西元一九六○年打了一場官司之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才得以公開販售。不過,這部普及的作品也並未改善粗話的社會地位。

一個更寬容的世界

西元一九七二年,《牛津英文字典》首度將fuck和cunt收錄進去。西元二○○四年,BBC在電視上播了《傑里.斯普林格劇場秀》(Jerry Springer: The Opera),這是一齣充斥著八千個髒字的表演節目,BBC接到了蜂擁而至的客訴。在二十一世紀,髒字、粗話、國罵、淫穢的用語依舊保有它們的震撼力。這或許是件好事吧。

粗話既是口頭的攻擊行為,亦是強烈情緒的抒發。在戲劇和音樂劇當中出現時,它們來自於有意識的文字創作。但有證據顯示粗話往往是無意識脫口而出的,趨近於尖叫和哭喊。西元一九○○年,威爾斯王子受到一位比利時無政府主義者的攻擊,他呻吟道:「幹,我中彈了。」我們恐怕很難為此責怪他。

延伸閱讀:

蛤?美國人怎麼這樣說話!10 個你「誤會大了」的英文單字

誰說魯蛇才低頭滑手機?精選六款 App 邊玩邊學英文,多益金色證書不是夢

千萬別學!連美國人都害怕說這 15 個聽起來很笨的單字

lol 已經退流行!這些又是花惹發?2016 必懂的美國超「潮」10 個單字

RG8014世界第1語言的100個祕密起源:英語,全球製造,20億人共同擁有_3D_300dpi

(本文由麥田出版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世界第1語言的一百個秘密起源》。;首圖來源:diegosilvagalan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