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原文刊載於 Business Insider ,以下內容以原文作者 Jacquelyn Smith 為第一人稱編譯。

你順利通過面試,獲得工作,現在來到最困難的部分:薪資協商。

人資專家  Steve Kane 說:「薪資協商就跟其他協商一樣,但你可以使用更有利的字詞,畢竟在這其中有非常個人化的部分。協商不是在談商品的價格。

以下是 16 句在協商過程中弊大於利的話,你可千萬別講啊!

  • 我接受「一開始的條件」

職場專家 Ryan Kahn 說,記住,這是一場協商,不要在協商開始前就自行結束。他是人力網站 The Hired Group 的創辦人,也是《錄取吧!給畢業新鮮人的手冊》一書的作者。

  • 我想拿到「多少錢」

絕對不要先自己提數字。Lynn Taylor 說:「你想要保留討論空間。」他是《馴服老闆術:如何活下來面對老闆的幼稚行為》一書作者。

Kahn同意此說法:「一項好的協商策略是讓雇主先提供數字,讓你能看出他們提供的數字,給你往上加的機會。」

  • 你就只給我這麼多?

絕對不要說這句話,或其他會冒犯雇主的話,就算你覺得他們給你的薪水實在很可笑。

  • 我有更好的職缺等著我

就算是真的也不要這樣說,會帶給雇主壓力。Taylor 說:「只能討論眼前這份職缺。」如果你手邊沒有另一份職缺,你就更應該避免這種策略。Taylor 說:「你可能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人資主管可能會叫你多講一些,如果被發現你在吹牛,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

  • 不要

「在協商過程中,你要展現你的彈性,萬一實際與你的理想不符合時,要有妥協方案,」Kahn 說,但如果你直接拒絕,那這份工作可能就真的沒機會了。

  • 底線/這是我最後一份職缺

Kane 說這些句子聽起來像是威脅,會使協商走向尾聲。「如果你說了上述這些句子,雇主又沒有提出符合你要求的條件,那這場協商就到此結束,你可以準備走人了。」

  •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過分,但…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你絕對不應該在要求之前以這句話當開頭。

  • 我需要…

Taylor 說,你絕對不該說你因為債務或生活必需而需要多少錢,「不要把個人問題帶進來,我們談論的是你值不值得、適不適合這份工作。」

  • 我實在很不想這麼問,但是…

沒錯,開口多要錢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當你說「我實在很不想這麼做」,顯而易見的是個謊言。用這句話來開啟協商實在很糟糕。

  • 我聽說你給某某多少錢,我比他更認真

絕對不要在薪資協商中提到八卦,也絕對不要把你跟其他人相比,這是不專業的意思。當然私底下調查別人拿多少是可以的,但那應該在網路上查清楚,而不是在辦公室茶水間打聽。

  • 我覺得…

人力網站 Blogging4 Jobs 編輯、人力公司 Xceptional 執行長 Jessica Miller-Merrell 說,不要用「我覺得」、「可能」或任何不肯定的字詞。

  • 我可以接受的最低薪資是「多少錢」

如果你告訴他們你最低可以拿到多少,那他們就會給你多少

  • 抱歉

對自己有點自信,「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能為公司帶來什麼,那要求更高的薪資不是什麼需要道歉的事,」Kahn 說。

  • 廉價/爛

Kane 說,這些字詞對雇主不尊重、有侮辱性。「雇主可能會決定不錄取你,因為你對他們缺乏尊重。」

  • 但我值得更多錢

在協商過程中,你當然想提醒雇主你的價值,但不要用這麼討人厭的方式。你絕不想被貼上「傲慢」的標籤。

  • 你可能覺得我不值這麼多,但是…

反正就是別這麼說。

Miller-Merrell 表示:「你必須既直接又有禮貌,簡潔扼要地展現你的競爭力與團隊價值。」

 

這些你也會有興趣:

請病假沒有醫生證明,只能被記曠職扣全新?勞資專家:很有問題

「披著狼皮發抖」的矽谷菁英——接了老闆的位子,才知道她當年的處境

身體不停出狀況?朋友問起好尷尬?這 7 個徵兆被說中是時候換工作了

年後離職》就算只做到三月,也可以請完年度特休 7 天假再走?

(資料、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