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是沒什麼人生經歷的青少年時,把人生重心放在其他人怎麼看待你是常有的事,朋友的偏好可能會左右你穿什麼衣服、聽什麼音樂,你也覺得這沒什麼。
但這種壓力有時候是內隱的,青少年往往會嘲笑他人以適應社會常態。如我們所知,年輕人對待彼此的方式其實很野蠻,不只是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甚至對認真努力想融入他們的人也是。
令人難過的是,成年人在這層面上也不見得有比青少年好到哪裡去。整個成人期中,你將不只感受到表現出最好一面的壓力,還會被迫跟上(或忽略)大家的腳步。
沒錯,即便是成年時期也有「排外」,酷、有錢、外向和叛逆等等。有時候,其他人花錢會讓你覺得你也應該做同樣的事,畢竟大部份的人還是會想融入多數人,不管是 15 歲還是 50 歲。
但是,你有需要向同儕壓力妥協、浪費自己賺的辛苦錢嗎?如果你真的想在財務上領先一步,建立成功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生,打安一定是 no ,你真的不需要。
成人花錢的機會幾乎沒有極限,但如果你每次都妥協,就會把銀行戶頭掏空。每天結束前,都還像高中時和朋友們比較,更顯得毫無意義。
以下是 6 個你應該停止花錢去讓鄰居、朋友和同事印象深刻,而是把自己放在第一優先的理由:
1. 你的未來不會讓人印象深刻
把錢花在物質上可能短期內會讓你感覺良好,但對你達到未來的財務目標卻一點幫助也沒有,而且如果你沒為退休生活存夠錢,「未來的你」(所謂比你隔壁還有隔壁的隔壁鄰居更重要的人)可就一點都不讓人印象深刻了。除非你現在開始好好儲蓄,不然年紀大了可能會過得很貧困,甚至永遠退不了休。
根據 Henry J. Kaiser 家庭基金會,2013 年超過一半(45%)大於 65 歲的長者收入不到貧窮線的一半,同時,一項 GAO (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的新分析顯示, 2013 年 29% 年紀較大的長者沒有任何退休存款或存款不足。
如果你不想老了還在奮鬥打拚,你現在最好抓緊褲頭好好存錢退休,今天開始就得放棄某些事物,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在的你。
2. 你的朋友中一定也有些人假裝過得很好
2015 年美國負債家庭的平均信用卡債為 15,609 美元,這可是很嚇人的數據,但也很有警惕性。從東岸到西岸,有太多人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再來擔心之後要怎麼付得出錢。
簡單的信用消費讓現實狀況變的晦暗不明,也就是說,很多人想要擁有全部的東西,但不代表他們都負擔得起。
在你讓壓力如影隨形前,看看周圍的人並問問自己同儕的財務狀況,通常會有部分的人因為信用卡債和每月的循環利息被壓得喘不過氣,這不是你想仿效的對吧?
3. 其實有錢更有價值
買新東西可能會讓你短暫覺得美好,但感覺是很快就會消逝的東西,銀行戶頭裡留錢給緊急事故和退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提供別的人事物給不了的安全感。更棒的是,有儲蓄的感覺並不會消逝,會持續存在。
新車、新鞋、新包和你買的新玩具都能讓朋友們眼睛一亮,但也很快就會黯淡無光,這代表你很可能得一直把錢投進水裡。
你的存款、投資卻能隨著時間增加,帶給你財務安全感,讓你一夜好眠。
4. 反正不管怎樣你永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5. 你不需要證明什麼
成人時期是一段旅程,而非競賽,不斷搜集「物質」的人並不會贏得獎賞,沒有彩帶也沒有獎盃,一無所有。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想與他人競爭?因為電視、網路、廣播的廣告總是試圖以我們擁有的金錢將我們歸類。地球上所有廣告都是用來說服我們,我們擁有的不夠,我們「需要」這個東西、那個服務,如果我們不買就是在剝削自己和家人,拜託別相信那種廢話,你需要證明什麼,如果你忽略那些廣告、朋友、廢話,你會變得更好!
6. 真正的朋友根本不在乎你有什麼
不應該花錢取悅其他人的最後一個理由——真正的朋友不在乎你有沒有很棒的房子、閃亮的新車、最新的手機或其他知名玩具,真正的朋友(也就是你會想要擁有的那種朋友)更在乎你的個性和特質,還有和你在一起時有趣的程度。
真正的朋友不論你富貴、貧窮、成功、落魄都會愛著你,他們不介意你花錢買設計師服飾和鞋,但也不會期望你這麼做。
如果你花錢只是想取悅他人,最好還是先掂量自己的口袋夠不夠深吧,你想要有什麼樣的生活都是自己可以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