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變有錢,就學習有錢人的行為。」你聽到這句話時,腦中出現有錢人的行為是什麼?開名車、住豪宅、喝高檔紅酒、吃一頓動輒上萬元的晚餐?如果你這麼想,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這就是社會營造出的有錢人生活。只是這樣的想法也害了不少人,以為想要變有錢,就得先模仿印象中有錢人的生活方式,走進有錢人的生活圈,希望有朝一日也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雖然靠花錢而變有錢,並非完全不可能—幸運總是會降臨在某人身上—但也誤導了多數人變有錢的腳步。
試著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一位不是靠著繼承而致富的人,平日生活量入為出、適度節儉,你覺得這樣的用錢習慣是在變富有之前就開始,還是之後才養成?
常理來說,一個人在有錢時還會適度節儉,大部分都是在富有之前就如此,而在金錢上有這樣的習慣,也是他們能夠白手起家變有錢的原因。
我們都想要變得更有錢,但不少人卻誤解變有錢的方式。雖然部分有錢人確實靠花大錢的方式致富,但不代表那樣的方式適合所有人。假設每一千個人裡只有一個是靠花錢才成功,那麼想要透過花大錢而致富,根本是鋌而走險。
反之,真正能夠白手起家的有錢人,他們過的生活並不如想像中奢華。嚴格來說,許多有錢人在變富有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是過著適度節儉的生活,因為他們要讓收入持續大過於支出,這樣才有更多的錢可以投資,或是拿去當創業本金,所以願意犧牲生活品質,換取提早存到第一桶金。
能把錢留住,賺更多的錢才有意義
只因為有錢人的收入高,就覺得他們一定很會賺錢,這其實也是一個誤導人的因果謬論;若不學習如何把錢留住,錢賺得愈多,只會帶來花更多的結果。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想:「我知道,你就是要提倡節儉吧?可是我不想過節儉的生活,賺錢就是要享受人生,想成為有錢人就是為了過好生活呀!」當然你可以有這樣的想法,但或許也應該靜下來想想,成為有錢人到底該做哪些事。想成為有錢人跟真的成為有錢人,差別很大。我這樣說吧,要你現在就過著想像中有錢人的生活而拚命花錢,與去做真正有錢人如何累積財富的事,你覺得哪一個最終才會讓人變得更富有?
財富累積的首要基礎,是好好把賺來的錢守住,並依靠良好的金錢管理與計畫,讓賺來的錢變更多。
回想一下,以往金融市場發生危機時,股票、基金或房地產都處在非常低迷的位置,此時決定一個人財富倍增的關鍵是什麼?就是之前努力存起來準備投資的錢,它們將決定你能夠買進多少物美價廉的資產。
諸如亞洲金融風暴、SARS、美國九一一攻擊事件、美國網路股泡沫及次貸風暴,這些事件都是突然出現的,那時你手上擁有的資金愈充足,就能抓住愈多絕佳投資機會。沒錯,這些都是事後才知道是好的投資機會,事前沒有人可以預料到。然而,依舊是那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話:一個人如果沒有先準備好,眼前出現再好的機會也抓不住。
努力把賺來的錢存起來,是確保資金充足的最好方法。當機會出現時,才有能力打造自己的資產,讓金錢努力為你工作。工作收入的高低雖然有影響,但那並不是致富的首要關鍵,重點在於你能存下多少錢去理財。每當你打算花掉一千元之前,先思考這些錢有可能經由投資在未來成為三千元、五千元,再回頭想想,你現在花掉這一千元,值得嗎?
真正的有錢人,懂得金錢管理與規劃
有錢人除了懂得透過存錢創造更多收入,還懂得學習金錢管理的知識,提前規劃想要實現的財務夢想,靠著做預算和控制開銷的方式,成為真正的有錢人。底下四個題目不妨也問問自己*:
◎ 你的消費是按照一整年的年度預算來進行的嗎?
◎ 你能夠說出每年在食、衣、住、行方面花掉多少錢嗎?
◎ 你是否有一套明確的目標計畫—關於每天、每週、每年以及人生目標的達成方式?
◎ 你是否有花足夠時間去計畫你未來的財富?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你重視金錢的方式已接近有錢人的行為。根據統計,相較於那些收入很高但資產卻低的人(也就是賺得多也花很多的族群),真正的有錢人平均多花兩倍的時間去計畫和學習管理手上的金錢。
希望你別忘記,並不是賺愈多錢或很會花錢,就愈有機會成為有錢人。會賺錢而不會守錢的人,就好像浴缸的排水孔沒有被塞起來,水龍頭的水柱再怎麼強勁、底下的水再怎麼累積,浴缸裡的水最終還是會流光。
有因才有果。想要成功,要先具備成功的條件;想要更好的人生,要先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想要變有錢,也要先做真的可以成為有錢人的行為。別讓你的錢輕易流走,這才是邁向有錢人的正確道路。
*注:這四個問題來自 Thomas J. Stanley 的著作《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作者透過這些問題了解,愈是能明確回答的人,名下資產也有愈高的趨勢。
延伸閱讀:
「沒關係,錢再賺就有」這句話很可怕:錢絕對不是再賺就有,因為你花錢的成本是你的生命
他 24 歲、5 年內成為百萬富翁:比搞懂理財、投資影響我更多的 20 個人生哲學
拿來「投資自己」的錢不叫浪費!這 5 個觀念,有錢人想的不一樣
朋友借錢不還,該怎麼辦?除非你早就已經想好這筆錢就算拿不回來也沒關係,不然別借
(本文由 方智出版社 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你的夢想就是最棒的存錢筒》。首圖來源:halfrain,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