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城市都該有些地方,
需要用心和想像力去慢慢感受,
比如這個藏於繁華商業街下的書店。
- 成都 · 方所書店
一家好的書店,在一座荒涼的大城市中,是溫暖與精神堅守的據點。
小城君雖然不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但往往除了吃喝玩之外的地方,還是想有一個可以暫時放慢節奏的空間。
成都遠洋太古里負一層,周圍就是繁華的商業區,通過一個狹小幽暗的入口,乘著電梯順勢而下,一個 4,000 平米的書店出現在眼前。
從踏上電梯的那一刻起,
四周的光景就開始不同。
暖黃色的燈光,
從電梯開始,
一直蔓延到書店的整個空間。
一個銅質材料製作的隧道,
將電梯包裹住。
就像進入了一個未知的空間,
有種意外的驚喜和感動。
這個開在商業街區裡的書店叫「方所書店」,看起來和傳統的書店不太一樣。
方所書店離大慈寺不遠,設計師聯想到唐三藏就是在大慈寺出家,後來又到西天取經,把書店用「藏經閣」作為設計構思,就像是將全世界古今的知識都搬來藏在大慈寺地底下。
方所書店大切割面的水泥柱有 37 根,
每根裸露的水泥柱沒有多餘的修飾,
用最原始的顏色呼應著灰色的地面。
既然是「藏經樓」,
方所的書櫃也恰如其名。
放眼望去,由遠到近,
由下到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書籍。
這些書櫃錯開擺放,
有高有低,
書櫃和書櫃之間有穿行的小路。
讀者在書櫃之間瀏覽書籍,
走走停停,
還真有種在「藏經閣」翻閱典籍的感覺。
頗有巧思的是:
在書店的開闊地方,
有單獨設計的空中天橋,
可以倚靠欄桿,獨自安靜地看書。
書店最高的地方,
足足有 8 米的高度。
這個超大的地下書店,圖書占據了它大半的面積,在 2,000 平方米的售書面積裡,有港澳台、人文文學等四大書區,一共 15 萬冊書籍。
傳統的書店,只有單一的書籍,方所書店裡還有生活美學、服飾、咖啡、展覽的空間……剛好四川人喜愛交流,在這個書店裡除了看書,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喜愛的東西。
書店中間有生活美學物品的櫃台,
都是生活中的小物件。
還有綠色盆栽植物。
感覺這裡早已超出書店的範疇,
更像是一個美學博物館。
另一邊弧形的穹頂下,
大塊的區域讓給了書籍以外的物品。
超出小城君認知的是,
這個地下的書店裡,
還有專屬的服裝區域。
如果看書看累了,
咖啡空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方所書店的創辦人毛繼鴻,就是想在這個空間裡,讓書和人的關係自然的相處。在書店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書,捧著一本書,找到一個角落,就可以在這裡看上一整天,靜靜地感受書和心靈。
其實早在 2011 年,毛繼鴻就在廣州開了第一家方所書店。所有人都不理解他,這個年頭,傳統書店幾乎都快倒閉了,還要逆著風開書店,這不是找死嘛!
但毛繼鴻把除了書籍以外的生活美學、服飾、咖啡…… 這些結合在了一起,就像台灣的誠品書店一樣。
把簡單的書店,變成了社交的地方。現在的生活中,人們只要通過網路就可以交流,但毛繼鴻卻把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邂逅、相遇都留在這個真實的實體空間中。
「文學和藝術的品味需要耳濡目染,我希望很多年後成都人會記得小時候在方所的記憶,就像小時候村頭的老槐樹,是人們共同的記憶。」毛繼鴻說。
這些你也會有興趣:
追隨日本櫻花前線,從南到北賞櫻趣》掌握滿開日期才有的一大片粉紅花海
無印良品員工不會離職的 3 個原因,前領導人松井忠三:我們在培育「人」,而不是「人才」
CNN 精選 18 間實體書店的魅力:把手工書當精品賣,還提供免費住宿
(全文由 微信上的中國 授權刊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