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生的超現實,導演魏德聖談當兵時隨手拿起的小說,從來不愛看書的他一頭撞進小說世界,直到今天有空檔,他仍會在書店站一個下午,複製這樣的閱讀體驗;我們以為每一個人長成今天這個樣子,都是它背後那一股看不清的暗流,其實不是。You are what you read. 我們的閱讀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全球閱讀運動」專題,我們邀你一起讀詩、讀攝影集、讀創業書單、或者趁過年讀人生第一本英文小說。
法國人的書從哪裡來?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在非常豐富,擁有 1 千 4 百萬卷書籍和印刷品,還有許多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手稿、版畫、樂譜、錢幣、紀念章等,每年都有 15 萬冊文件 透過捐贈、購買、法定保存成為館藏。坐落於塞納河畔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外觀看來就像四本巨大的書。
在冰島,每 10 個人裡面就有 1 位作家
冰島有一句諺語「ad ganga med bok I maganum」–每個人的胃裡都有一本書,意思是每個人都能「生出一本書」,因為在這裡,每 10 個人裡面,就有 1 位作家。
冰島作家什麼都寫,舉凡當代冒險故事、詩、兒童文 學、文藝小說、成人小說。其中犯罪文學的銷售數量為北歐國家第一名。
冰島作家 Halldór Laxness 在 1955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從小展現過人的文學天賦,16 歲輟學後開始自學,他的作品《獨立之子》讓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一舉將冰島當代文學推上世界舞台。
以色列 讀一句話換一口蜂蜜
猶太人認為閱讀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些家庭讓孩子每讀一句話,就舔一口蜂蜜,或是在書本上滴上蜂蜜,讓孩子舔紙上的蜜,透過味覺讓孩子感受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
猶太人的識字率近乎 100%,少有文盲,以色列全國的報刊多達 890 種,英文版的《耶路撒冷郵報》,發行量突破 100 萬份,全國 500 萬人口中,每 5 人就有一人看。
拉丁美洲的小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
世界城市文化論壇報導,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人均書店數目最多的城市,2800 萬人口享有 734 家書店。
加泰隆尼亞 每買一本書就得到一朵玫瑰
4 月 23 日是西班牙的聖喬治日(St George’s Day),聖喬治是加泰隆尼亞的守護神,傳統上會送玫瑰及書給心愛的人,同時會舉辦大大小小書展,每購買一本書,便可獲得一枝玫瑰花,在這天可以看到很多人拿著玫瑰花在街上行走。
丹麥、瑞典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這不只是一本書,還是一個活生生,會動、會說話的真人。」在丹麥有一個「真人圖書館」,顧名思義,這個圖書館出借的是人,真人書單包括「穆斯林、遊民、愛滋病帶原者等等」,藉由與一個人對談,閱讀一個人的人生。
World Book Day 世界閱讀日
4 月 23 日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生日與忌日,同時也有多位作家在這天誕生,1995 年 11 月 15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訂定 4 月 23 日為「世界讀書及版權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希望藉由這項節日,推廣閱讀運動。
資料來源:DISAPPEARING PARIS, BBC, timeanddate.com, youtube, NPO, MELVILLE HOUSE, STYLIST
延伸閱讀:
【英語島】從哪裡看出經濟指數?1986 是大麥克,2002 是內褲,2006 是ipod,2015是什麼?
【英語島】19 個低頭族必學英文縮寫:少按幾個英文字母,速度就差很多!
【英語島】準備好你的 LinkedIn 帳號,國外企業主還要看「微型認證」
(本文由英語島雜誌授權刊載,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