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看似深澀,其實就在生活中。從吃的、用的到穿的,你沒想到這些東西竟然是判斷經濟發展的指標。
2015
味精指數 MSG (monosodium glutamate) Index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發表一份報告指出,隨全球人口增加,「蛋類、乳製品、紅肉和魚類需求都會增加,代表開發中國家的人均財富增加,消費方式也不斷改變,當消費者攝取更多富膽固醇、價格較高的食物時,代表購買力提高。而這些資訊成為了引導投資,消費性不動產等資產的投資標的。
2015
Uniqlo指數 Uniqlo Index
大麥可指數失準了嗎?
因為文化與生活習慣不同,大麥克指數在亞洲地區呈現效果不大,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建議應發展出適合亞洲的「Uniqlo指數」,透過規格相同、產地相同加上排除飲食習慣差異,Uniqlo的服飾設計接受度高,又在亞洲日本、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台灣、菲律賓等地都有分店,分佈夠廣。 在全球化經濟下,選擇指標時因地制宜,才能有辦法解釋的精準。
2006
iPod指數 iPod Index
被比喻為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的21世紀版本,2006年由澳洲聯邦銀行推出,通過iPod產品的市場售價來體現各國貨幣幣值與購買力。匯率若未遭到扭曲,同一產品的售價在全球各地應該大致相同。與大麥克指數相比,其標榜更準確反映匯率水平,並不受各地稅率、勞工成本等因素影響。
2004
中杯拿鐵指數 Tall Latte Index
2004年《經濟學人》推出了「中杯拿鐵指數」(Tall Latte index)以計算星巴克(Starbucks)咖啡的價格,做為評估各國的經濟參考指數,可標誌出跨國連鎖店在全球新經濟體的發展情況。
2002
男性內褲指數 Men’s Underwear Index,簡稱MUI
男性內褲指數是由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Alan Greenspan所提出。偵測經濟衰退之後的經濟指數。 內褲為普遍生活必需品,當經濟嚴重衰退時,男性內褲的購買意願就會下降。因為當銷售量高時,代表男性可自由支配開支提高,特別會在經濟衰退後的時間可看出差異。
2001
口紅指數 Lipstick Index
由雅詩蘭黛集團前總裁李奧納多·蘭黛(Lenard Lauder)提出,以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衰退時期為依據背景,當女人沒有多餘的費用購買美妝產品時,只會購買口紅,對職場女性來說經濟不景氣至少口紅還買得起,簡單保持不素顏的莊重感,因此經濟不景氣時,口紅銷量反而增加。
1999
紅酒指數 London International Vintners Exchange
簡稱Liv-ex Fine Wine Index
1999年James Miles創辦,代表國際葡萄酒的銷售指標,在有些分析師眼中有錢人的消費購買力會領先市場,所以紅酒被視為「富豪指數」,從中可看出上 流社會消費的動態與脈絡,也是全球經濟的領先指標。
1986
大麥克指數 Big Mac Index
1986年由《經濟學人》雜誌推出,麥當勞的大麥克在各國使用的原料價格不同,大麥克指數透過其售價比較即為該國的物價指標。
1926
裙長指數 Hemline Theory
1926年由美國經濟學者George Taylor提出,當裙子越短,代表景氣越好;根據歷史背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當時女性流行穿著長裙;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復甦,女性的裙子則越來越短,有一說為當景氣不佳時,女性沒錢購買絲襪,所以穿長裙為主。
延伸閱讀:
出版人的命名術:學會「定義」,人生才會變成彩色的!(這標題也下太重)
台灣素人創作力覺醒!盤點 5 款熱門 LINE 貼圖,快發送「廢物女友」攻擊男友
(本文由英語島雜誌授權刊載,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