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需要勞心勞力和創造力,但也需要一點自我意識。

光靠數字的大小事並不能幫你推動計畫,成功不只是數字遊戲。

它是一種反饋機制的發展,你在每次對話中學習,然後在你走的每一步去變得更好。

為了幫助大家調整反饋機制,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幾個大多數人常會不經意做錯的事,也提供克服的策略給大家。

以下這些策略都與幾個想要領導企劃的工程師、想要從投資者身上得到更多資金的創辦人以及想要得到第一份工作的社會新鮮人做過測試!

(以下文章內容以原文作者為第一人稱編譯。)

1. 這與你本身無關

我有注意到很多人都會坐下然後開始討論自己的事,還有他需要些什麼,他們不會花時間去感謝別人撥空給他,也沒有試圖去了解對方感興趣的是什麼。一開始先給對方 3 ~ 5 分鐘,讓他們說說話、分享他們的背景。

你可以使用這個簡單的敘述:

謝謝你撥空與我見面,在我開始深入談論我自己還有我在做什麼、想知道什麼之前,我知道你做過很多事,但我想知道你最近對什麼有興趣,還有正在做什麼?

這可能會讓他們稍微離題,但會讓他們更專注。你會注意到,他們會把手機放下,停下手邊的工作去思考、說話,他們也會對你敞開心胸,因為你請他們這麼做的,他們也會告訴你要用什麼來說服他們:對他們來說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不重要。

2. 討論願景,而不是技術

談話內容要討論的是「可能性」。我遇過很多工程師說:「我是 Rails 的佼佼者。」而對面那個人則想著:「 Oh 糟了,我想找的是 Python 工程師,還是繼續找吧⋯⋯」

工程師應該要說:「我是個後台工程師,為很多草創階段的公司做過網頁應用,我可以很快地挑選出適當的網頁框架。事實上,這裡有我為駭客馬拉松學習 iOS 系統一週的成果⋯⋯」

3. 提供獨特的專門技術

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一定要特別強調,並列出詳細的例子。想想你自身的經歷,還有這些經歷是怎麼成就你現在的特殊專長。

我昨天剛見過一個創辦人,他告訴我創辦團隊裡的每個人至少都為競爭對手做過至少一年的工作,這不是很值得拿出來說嗎?

還有,如果思考後你發現真的沒有什麼獨特的技術可以提供,走出去找尋只有你可以提供的事物,這樣你(和你的 ideas )才真正無可取代。

4. 建立信任

我一定要大大強調這一點。人們都會擔心如果他支持你的話會不會栽跟斗:雇用你、金援你的 idea 、甚至是與你共事或為你工作。所以你需要花時間減緩他們對風險的焦慮感。

幸運的是,信任可以藉由很多方式建立。你可以秀出客戶的引薦、你的學歷、過去鼎鼎大名的雇主,告訴他們你得過得獎、你做過的事,就算是用寫的和說的都能建立信任。

我最棒的支持者在一場會議上出現,他們已經 google 過我、讀過我的文章或看過我的 YouTube 影片,在我出現在會議前就已經對我有很強烈的印象。

5. 競爭、比較

如果你做的事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也沒關係,重點不再當開山始祖,而是你哪裡贏得過其他人,「贏」指的是「你特別在哪裡」。

比如說,去年我要為我的第一本書僱一個編輯,見過無數的面試者,大部份都告訴我:我會編輯文法,時薪 75 美元。

我最後雇用的編輯花了一些時間告訴我她特別在哪裡。她解釋她的經歷、問了關於我的讀者的問題,甚至給了我一篇簡單的編輯文章,這樣我就可以大概看出最後成品的樣子。她的做法讓我毫無猶豫地在一池子候選人中選擇她。

6. 計畫——但也要實踐

簡單的願景很重要,但你也需要與現實接軌。秀出你要如何執行,用計畫來呈現也很 OK ,讓它更清楚明瞭,完整呈現計畫會如何演變,顯得你很有遠見。

7. 解釋事情的急迫性

別以美好的願景作結,告訴他們為什麼你現在就需要他們的支持,而不是 5 年後。當一個人沒興趣時,看看其他人的意見,他們沒興趣不代表他們的朋友不會有興趣。

我曾有個投資者不瞭解我的處境,他就將我推薦給他的朋友,他朋友在 meeting 後非常激動,投資並說服其他原本的投資者和他一起投入資金。當你「提問」,有趣的事情就會發生。

8. 練習、練習,還是練習

如果他們沒有再問後續或精闢的問題,他們就是一點興趣都沒有。這不是失敗的象徵,而是距離轉捩點更進一步,只要你能保持自覺、看懂他們的小提示,就能更靠近你想望的事物。

請對方給你反饋,在腦子裡消化、加到未來的 meeting 裡,一定會讓你的企劃順利進行的!

 

補給更多職場力要看:

面試老被打槍?因為你答案太白目!這 2 個最常見的面試情境該怎麼回答才對?

喝過洋墨水就比較厲害?主管想在國外經歷看到的 5 大優勢

兩個檔案下載回去改一改,再寫不好英文履歷我也沒輒了

讓雇主來敲門:投外商履歷前,先檢查最多人在 LinkedIn 犯的 5 個錯誤

雇主只看履歷的哪裡?只要六秒鐘 就決定見不見你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首圖來源:Melissa Segal, CC Licensed;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