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在科技化的時代, 很多人都會用 LinkedIn 來建立個人履歷。以下以LinkedIn 為例,但這幾點也是一般履歷很常見的錯誤!

現在幾乎人人都有 LinkedIn,但是少之又少的人懂得正確填寫自己的履歷資料,而亂填一通的下場反而不能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不說你可能還不知道,LinkedIn 可說是新一代的履歷呈現方式。目前雖然你還不能把舊履歷丟掉,不過總有一天,我們確實是不需要它了。LinkedIn 是招聘新員工時,用來瞭解應徵者背景的首要工具之一。以歐美國家來說,六分之五的人力資源經理以及相關招聘負責人員會透過 LinkedIn 檢視背景資料,並且決定是否要給該人員面試機會。但是,即使現在有超過四百萬 LinkedIn 用戶,幾乎有一半的人並沒有好好「優化」自己的履歷資料,也就是說,他們欠缺正確填寫基本資料的能力。

優化履歷「關鍵字」,讓雇主更快找到你

就像你的履歷一樣,LinkedIn 帳戶可說是用來行銷自己的文件。你總結了自己商業職場上成功的事蹟,並且完整呈現給你的雇主檢視。不過,使用 LinkedIn 你必須知道一個重要事項:就是你要聰明使用符合自己的關鍵字,來增加搜尋易度。就好比是 Yahoo 或是 Google 等搜尋引擎,善用關鍵字的精準,讓它出現在你的個人資料頁面特定的欄位上,因此優化搜尋強度,我們稱此為「關鍵字密度」。

為何我們要這麼在乎?因為那些平常的工作應徵版面正在式微,雇主不再在上面貼出工作機會,而是開始採取較主動的作法,直接在 LinkedIn 搜尋可能符合工作條件的資格名單。這就是所謂的「潛藏的工作市場」,如果你希望有幸也能增加自己的曝光度,那就要好好開始經營自己的 LinkedIn 帳號。

自己的履歷自己寫

你可以假借他人之手撰寫你的 LinkedIn 資料,但我絕對舉雙手反對。因為你必須時時更新自己的資料,所以還不如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寫好一份線上履歷。以下列出五個常見的撰寫謬誤,同時也推薦 CAREEREALISM 這個一個月有超過一百萬參訪人次的網站,幫助你知曉平常讓雇主抓狂的地方是哪些:

1. 不佳的置頂資料

你的頭貼、背景資料、標語和自我介紹都是會讓雇主第一眼看見的資料,也就是在頁面上方置頂的資料。如果沒看到喜歡的吸引點,雇主也不會滑到頁面後面,看你過去的歷史紀錄和詳細的工作技巧。但不幸的是,太多人把 linkedIn 當作 Facebook 或是 Twitter 對待了,他們放上錯誤的照片、蠢蠢的標語和瘋狂強調「我很努力工作」的自傳。雇主都是速讀者,他們不要浮誇,他們要事實呈現。所以盡量保持資料的簡單和專業度的維持。

2.  刪掉一大段文字吧

過於冗長詳細的段落並不適合 LinkedIn,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個人簡短自傳超過四五行文字,那就不恰當了!你必須簡化文字,然後專注在關鍵字的經營,維持密度。更不用說,過多的文字只會讓看你資料的人趕緊略過,因為根本沒時間看你那史詩般的個人介紹。

3. 主觀、自戀的撰寫風格

稱自己擁有「專業、無師自通、非凡的多工處理技巧和優異的細節敏銳度特質」這些聽起來都很自視甚高而且愚蠢。對於雇主來說這樣其實很厭煩,因為他們的 OS 就會是:「很了不起嗎?那我呢?我才是那個決定要不要錄取你的人呢!」應該是由雇主決定你的做事能力,過多自捧只會顯得有些踰矩罷了。

4. 使用過多音節的英文字

研究顯示使用太多音節(太艱難)的字的人容易不被信任。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看起來好像想要比別人厲害,不只是因為這些字可能會讓人不知道意思,也是因為在聊天交際時讓人有紆尊降貴之感。所以別再使用這些字了!試著用實際能力表達自身的誠意還比較重要。

5. 沒有數據佐證你的專業度

最簡單減少自我介紹的字數的方式就是用數字去呈現。當你量化你的成就時,就是給予雇主評估你能力的所需,並且吸引他們開始給你面試機會。雇主始終需要進行比較,量化的資料更能幫助他們挑選人才。另外,研究也顯示,數字在 LinkedIn 比較容易閱讀,有著愈多的數字,你就愈能驚艷他人。

如果你有著以上錯誤,趕緊投資點時間改善一下。尤其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你在 LinkedIn 的帳戶就像是個人品牌一樣,必須好好維持經營。愈快建立起好的形象,就會愈容易讓人注意你的一切。

延伸閱讀:

面試官透露:其他只是其次,但有這 5 個關鍵特質馬上會被錄取
英文履歷字體再用 Times New Roman,別想進外商!
雇主只看履歷的哪裡?只要六秒鐘 就決定見不見你

(資料、圖片來源:Inc;首圖來源:[email protected],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