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快照 2015-10-15 上午11.45.01

文/蔡昇達(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歐北來成員)  

看到最新觀光局的廣告,有點感到不可思議。原來,台灣最吸引人的部分,只剩下吃….

砸了大錢,請了名導演,日本最具跨年齡層影響力的知名藝人共同打造的年度行銷廣告,卻讓人有一種拍廣告的錢是「芒果冰、茶、小籠包業者共同出資的啊?」的錯覺。

按照這個廣告的邏輯,為了吸引日本市場以這種方式拍攝,下次要打進中國市場,就請中國最火紅的人來吃芒果冰、喝茶、小籠包;要進攻英國市場,就找特務007來吃芒果冰、喝茶、小籠包;要打進阿根廷就找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來吃芒果冰、茶、小籠包….而且要邊踢球邊吃,足球+芒果冰、喝茶、小籠包迸出新滋味。

其他國家請自己以此類推,看可以找誰來吃芒果冰、喝茶、小籠包。

要賣東西給別人,你真的知道對方要的是什麼嗎,或者你創造出了什麼別人必須要擁有的需求嗎?

既然已經鎖定日本,那有沒有好好研究日本人感興趣的東西是什麼呢,最棒的就是,你介紹給他的符合他需求,那樣東西也正好是台灣的驕傲。

除非,你只想要他來一次。

鰻魚一直是日本人最愛的食物之一,台灣是日本進口鰻魚的最大輸出國,台灣東海岸還有快消失的三叉網捕魚技法,在日據時期還曾被記錄下這「不可思議的」漁場。其中一個靠近魚場的原住民聚落叫「港口部落」,因為歷史緣故,港口部落的青年羽毛頭飾還繫上了代表日本神社淨化場域的「白布條」,是獨一無二的文化融合也是歷史的見證。

讓木村拓哉騎著單車,畫面有著東部絕美壯麗的景色,走進部落看著「阿美族的日本陰陽師」聽故事,參與夜間捕鰻的歷程,畫面帶出捕鰻過程的驚險刺激與危險,感受在地生活,搭配互動還能順道介紹這快消失的文化,並且讓老人家用阿美族語混日語甚至全日語的方式(老一輩幾乎都會講日語)和木村拓哉來個深入互動都比吃芒果冰更切中要害。

最後搭配一句,「我們最愛的鰻魚,九成來自台灣人的汗水和這座美麗的島嶼,你們知道嗎?」瞬間拉近台灣與日本的連結。光想像我就想哭。還可以搭配介紹鰻魚成長歷程的「浪漫殉情的愛情生態故事。」同時符合金X評審的娛樂性和知識性,一舉數得。

或者,桃園有一個日本海外保留最大且最完整的桃園神社,許多日本人來到台灣,還會特地前往朝聖,為什麼?因為「民族性」,他們就是愛國愛到你匪夷所思,之前在神社內遇見日本交換生,帶著他剛到台灣的日本友人前往神社進行他自己的「第五次」朝聖。

他說:

「撇開政治,這就是我們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證明,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跟台灣一直有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

以上兩個例子其實只是隨便舉例,台灣可以跟日本連結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可以淺顯易懂也能意義深遠。

如果整支廣告的邏輯可以是「你知道台灣和我們有多親近嗎?」的邏輯去設計木村拓哉在台灣的食衣住行和體驗活動,從中再去區隔台灣日本的異同和融合後的新元素,我想,會是格局更大的好形象。

我們會被驅動去做一件事,通常都是因為一種東西叫,「共鳴」。

竟然選擇了狙擊行銷,卻看不出在狙擊前對要打中的目標做了些什麼功課。還是,你們打從心裡真的認為,台灣最驕傲的東西,只剩下吃……….,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地方。

要告訴別人台灣值得來的理由,你真的認識自己腳下這片土地嗎?

附上芒果冰和小籠包以及茶的形象廣告

延伸閱讀:

台灣年輕人打工度假心聲:不是澳洲太好,而是台灣要改進的太多?

一個爸爸訓練自閉兒搭公車的心路歷程:「讓我不放心的,是這個社會」

別再輕易說台灣是鬼島!在外國背包客的眼中:「台灣是個打破所有偏見的幸福國度」

Hey!《VidaOrange》正招募編輯台長期實習生,如果你已經喜歡我們很久了,對「生活」又有自己的想法

快來>>>加入我們<<<

(本文由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歐北來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粉絲團;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