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多看了許多新聞與報導,覺得有感而發地畫出了這篇。
許多企業和公司號稱景氣不好,接單量減少,導致虧損或是負載……等等。於是開始進行人力縮減,進行大規模的裁員、人力調動或是無限期無薪假,甚至是做了幾十年的老員工,也紛紛被裁員逼退或無薪假,
於是幾個月後開始招募新員工,刊登求才廣告,但相同的職位,卻開始出現底薪下調、工時提高、要求增加、責任制、輪班制、仲介抽傭、契約派遣等等,薪資水準與勞動條件倒退至16年前的台灣,企業不去思考如何提升工作環境、公安條件、減少勞動工時、提高薪資水準、或是訓練培訓人才,
反而責怪時下年輕人草莓族,怪年輕人只想吹冷氣坐辦公室,吃不了苦。
另一方面,台灣的年輕人也區分成幾大派,
一種是認份的工作著,
一種是拼命的補習讀書考公職、國營事業,
一種是開始尋求海外發展。
有學歷、條件好、或是有關係的年輕人可以到海外擔任白領職,比如說中國、越南或是菲律賓等,而現在最流行到各國打工度假也成為潮流之一,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等。其中又以無名額限制、薪水最高的澳洲成為年輕人們主要前往的目標。
與其在台灣領22K高工時,不如來澳洲賭一把,賺一桶金回家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偏偏老一輩的人或是酸民,卻總是看不見在澳年輕人的優點,卻總是放大缺點,
”在農場工作學的到什麼”、”大學畢業去掃廁所”、”肉場工作哪裡學的到英文”、”你們不過就是去澳洲當台勞阿,跟那些在台灣的外勞有何不同”。
在澳洲,我看到台灣的年輕人,頂著大太陽在農田裡彎腰採草莓好幾個小時,在肉場裡切肉好幾個小時,或是白天一份工,晚上下班再去兼差,週時數70-80小時的人都有,其實台灣人很刻苦耐勞,很多工作歐美的背包客,做一下就受不了,或是幾天、幾個禮拜就離職,更別提兩、三份工作。我真的覺得台灣人絕對不是草莓族,只要肯找就有工作,即使英文不好,只要肯做就會賺錢、澳洲物價真的不高、只要肯省就可以存錢,適度的玩樂也是很重要的。
再來談談澳洲的工作環境,澳洲全職工作一週38小時,一週五天,一天8小時,帶薪病假,4週帶薪假,是背包客也可以享有的,加班一定有加班費,週六、週日、與國定假日加班,薪水最高到兩倍(即便是服務業與餐飲業),西方人工作首重安全與健康(work and health),但如果遇到亞洲工頭,則是效率至上。
在澳洲工作,你會覺得自己工作是受尊重的,工作會要求簽約,上工前都會培訓(帶薪),加班時會和善有禮的詢問工人意見,並且一定會給工人加班費,即使工作受傷,公司除了給予醫藥費之外,還會負擔有薪休假。工作環境大部分都是聯合國,德英法美韓日台港菲泰澳紐印,各國的人在一起上班,很少有整間公司都是同一個國籍的人,也曾看過台灣的背包客很努力拚上管理階層。
Working holiday Visa的關係,背包客們只能在同一間公司下工作六個月,期滿時,有些人會選擇繼續找其他工作賺錢,有些人會去其他城市或國家度假個兩三星期,去雪梨跨年、凱恩斯跳傘、大堡礁淺水、黃金海岸衝浪、烏魯魯看世界遺產,到處觀光旅遊,心靈與口袋都很充實,絕對不是白花花浪費兩年的人生。
打工度假結束後,看到在台灣的移民勞工們,我心裡就會想:
如果自己的國家發展良好,沒有政治惡鬥,沒有官商勾結,國民在自己的家鄉就能找到好工作、工作穩定、不用無薪加班,加班有加班費,工作存的到錢,年輕人有能力買得起房子,成家立業。除了想體驗背包客旅遊生活之外,誰還會想去海外給人家打工呢?
延伸閱讀:
Hey!《VidaOrange》正招募編輯台長期實習生,如果你已經喜歡我們很久了,對「生活」又有自己的想法
快來>>>加入我們<<<
(全文由作者授權刊載,官方粉絲專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