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並不會被認為是啤酒愛好者,畢竟從台灣每年產出的茶量可以得知:相較於利用澱粉水解、發酵產生糖份後製成的啤酒,亞熱帶國家的人們普遍更喜歡喝烏龍茶,或是小酌一杯高粱。但事實上,啤酒卻充斥在台灣數不清的熱炒店或小飯館裡,隨著下酒菜一道一道的上桌,台灣國有的台灣啤酒也就一瓶一瓶的被撬開,正因如此,台灣的啤酒市場能創造出相當於美金 27 億的年收入。

原本以為啤酒釀造廠、售賣自釀酒的酒吧能在需求如此高的啤酒市場中,提供新鮮的啤酒給台灣大眾,賺取營利;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大多數啤酒的銷售所得都進了國庫,光台灣啤酒就佔了啤酒市場消費的 72%, 而剩下的 28% 中還包含了國外進口的啤酒。台灣啤酒甚至還有一支自己的籃球隊,即使台啤籃球隊並沒有在球賽中獨大,就像台灣啤酒壟斷啤酒市場一樣。

事實上,直到 2002 年 WTO 迫使台灣政府開放菸酒市場之前,台灣啤酒的市場占有率幾乎到達百分之百,甚至在開放後的十年到十二年,在其他新興啤酒公司出現之前,台灣啤酒的市占率仍居高不下。除此之外,雖然台灣人懂得要求料理食材的新鮮度,但台灣民眾普遍尚未對啤酒有高度的評鑑能力及要求。

在過去幾年來,每年都有新的自釀啤酒被創造出來,有些是台灣人成立的,也有一些是外國人創辦的。像是品牌RedPoint(紅點手工鮮釀啤酒), 23 Brewing Company(二十三號啤酒有限公司), Alechemist(禾餘麥風)and 55th Street Brewery(五十五街精釀啤酒有限公司)的出現,提供消費者不同風味的啤酒。連台灣啤酒市場的龍頭──台灣啤酒也注意到了這波新風味啤酒的風潮,也跟進推出新產品,像是號稱保存期限只有 18 天的生啤酒「18 days」、散發著麥芽甜香、低苦味的「小麥啤酒」,以及女孩們最愛的「水果啤酒」。

然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仍然限制了市場的成長,也會同時抑制了國內經濟成長。

  • 有甜芳香的 Hoppy 啤酒

二十三號啤酒有限公司,在釀製過程會添加一種美式啤酒花(hops),喝起來會帶有特殊甜芳香味與水果香味,所以也被稱為「Hoppy」。

Hoppy 啤酒的特色是要趁新鮮飲用,但在台灣,這一類的淡酒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有三位從臉書社團中結識的外國人,他們分別來自美國及加拿大,而現在居住在台北,決定要自己在國內釀造出這好喝的啤酒。於是他們在 2014 年創辦了二十三號啤酒有限公司。

二十三號啤酒有限公司的共同創辦人 Matthew Frazar 說:「台灣需要優良的當地自釀啤酒,而我們想要提供給大眾剛釀製完成新鮮的 Hoppy,包括我們自己在內,也能享用到這第一手的啤酒。」

Matthew 相信全球消費者的口味正逐漸偏向 Hoppy 這類的淡啤酒,二十三號啤酒有限公司希望能走在亞洲的最前端。直至今日,一些像是 Eddys Cantina(艾迪墨西哥)……等餐廳,引進自釀啤酒後的成功迴響,可以看出 Matthew Frazar 他們似乎是走對路了!

「自釀啤酒在台灣是一迅速發展的產業,迅速到似乎每週都在改變。每個禮拜都有人從全世界各地引進不一樣的自釀啤酒;每個月都有新的自釀啤酒公司成立;還有,似乎到處都出現剛開幕的酒吧。」

「身在台北,且同時身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我而言,這真的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我認為在未來的數個月到數年間,消費者將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 紅點手工鮮釀啤酒(RedPoint)

自釀啤酒廠商通常規模不大,正常而言每年生產 15,000 桶或 15,000 桶以下的啤酒,而且是用傳統的原料如:水、麥芽、啤酒花和穀物。然而,他們也同時有創新的部分:一樣用傳統的方法釀造,但轉換成各式各樣不同的口味。

在美國,大約有 3,000 個啤酒製造商在滿足顧客越來越高的品質要求以及多樣化的選擇性,在去年創造了 143 億美金的銷售額。所以並不意外光兩個美國人:Spencer Jemelka 和 Doug Pierce 就創辦出台灣最有名的釀酒廠商之一,他們已經在台灣待一陣子了,Spencer 是念外交的,而 Doug 則是做過很多工作,從半導體公司到電視公司都有。

兩人在 Taipei Baboons 英式橄欖球俱樂部相遇後,發現他們很想念其他種類的啤酒。Doug 說:「我們愛喝啤酒,但是在三年前的台灣,啤酒的選擇真的太少了,於是我們自己開始釀起酒來。我們先是從教科書及 Youtube 的影片學習,慢慢越做越起勁,變成一個禮拜釀三到四次酒, 從 20 公升變成 100 公升,越做越多,多到喝不完於是我們開始把多餘的酒帶去給橄欖球隊喝,他們就像是我們的白老鼠,我們釀什麼,他們就喝什麼。」

紅點(RedPoint)所代表的意思是,在經歷過多次嘗試之後,成功地完成了攀登;實質上的意思就是:熟能生巧。所以,當他們覺得做出了他們想要的酒之後,隨即在 2012 年成立公司,準備要大量生產。 「我們之前在簽了一年多的約在新竹釀造,但現在我們在桃園建造了自己的釀酒廠,我們的設備自九月起每個月能生產約 50,000 公升的酒。」2014 年他們在新竹設立新的釀酒廠,並開始了商業上的販售。

「大部分的原料我們都是從德國買回來的,只有水是用這裡的,台灣並沒有種植啤酒花或我們要的那種麥芽、酵母和穀物,這讓我很擔憂。」 Spencer 說道:「我們現在是大規模的在生產,所以一次從德國帶回 5 或 6 公噸是比較好的,但是這裡並沒有供應商可以供給我們這麼大量的貨。」

他們創造出「台 .P.A. 手工啤酒」,是一種苦味較重的啤酒,成為了替公司打頭陣的第一個啤酒;而以台灣東北角的龍洞攀岩命名的「龍洞窖藏啤酒」則是一種酒精濃度較低的啤酒,一推出以後便迅速成為在地時髦酒吧裡隨手可得的啤酒。

  • 政府對這波風潮建起堤壩

然而,這波自釀啤酒風潮也不是只有甜頭;由於每公升的酒要課 26 台幣的重稅,導致小型釀酒廠的利潤大大減低,也因此減緩了新啤酒品牌誕生的速度。

「我們最初開始運營時,就因為這麼高的稅率感到十分震驚。」Matthew 說:「我覺得有點過度且不公平。感覺課這麼高的稅是在刻意讓小規模的啤酒公司完全無法跟台灣啤酒競爭。」

「慶幸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價和市場需求是穩定的,使我們有能力支付稅金,公司也能繼續經營下去,如果民眾說本地生產的啤酒太貴的話,只能怪稅金課太重了。」

還有一個規範是:不可以任意在臺北釀造啤酒,因為有法律明文規定不可以在工業區以外的地方自釀啤酒。所以,儘管是有名的酒吧餐廳像是來自美國加州的 Gordon Biersch,或是曾經以「龍眼蜂蜜啤酒」贏得 2014 歐洲啤酒之星比賽銀牌的 Le Ble d’ Or(金色三麥),都必須在城市外釀造啤酒。

Doug 說:「荒唐的是,釀酒產業是最純淨、最不受汙染的產業之一,必須要乾乾淨淨才能產出優質的啤酒。」他們認為提供給客人自釀酒的酒吧,就應該要可以在場內釀酒,還能展示給民眾整個製程,甚至能讓消費者淺嘗一下你釀造的啤酒。在歐洲、南美及北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常規了;所以,在臺灣不能擁有在店裡釀酒提供客人來喝酒這種酒吧,真是太不合理了!太過時的觀念了。對小規模經營的業者而言是一大迫害,對在地經濟也是一種損害。你們想想若是這裡的每間餐廳都能釀造本店自己的酒,那該有多好呢?」不僅可以節省運輸成本,消費者還能品嘗到最新鮮的啤酒呢。 Spencer 和 Doug 現在這種情況能藉由一些遊說有所改變,畢竟,如果連台灣人喝啤酒的口味都可以改變,那國內的法律為什麼會不能改變呢?

Spencer 說:「我在臺灣看見的這股風潮,就像 10 年前還是 15 年前,我在美國看到的景象一樣。 而現在是遍佈在整個亞洲:日本、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台灣人已經厭倦了喝起來像水的啤酒,他們想要不一樣風味的啤酒,他們期待更多種類的啤酒。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口味,像有人喜歡很烈的酒,有人喜歡喝含酒精較一般啤酒多的麥芽啤酒;然而你必須供給給最大多數的人,最終,並沒有最完美的一種酒;只有完美的很多種的酒。」

  • 三個年輕人成立的禾餘麥酒

大部分紅點手工鮮釀啤酒的原物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然而,禾餘麥酒的創辦人堅持生產啤酒使用的原物料,主要都要是台灣生產的,這是他的經營理念。禾餘麥酒的創辦人 Robert 在臺灣出生,但他 13 歲以後就搬去加州住了,在那裡也種下了他心中對釀造產出的好奇心。

在金融業工作的他,一直想著手從事有關手工釀造得事業;但是,他覺得加州沒有很多當地生產的麥芽,而且太過依賴主要的供應商。於是,Robert 決定搬回去他的出生地,也就是臺灣。他集結了一支臺大農創團隊,他想釀造出的啤酒就像是個由臺灣農產品集結而成的產品,他們找各地農民契作,並將其生產的農作拿來精釀啤酒,或者協助農民銷售給國內酒廠。

大多數的釀造者都會用大麥麥芽當原料;但很不幸地,臺灣已經三十年沒有人種大麥了;我們有的是小麥、茶葉、玉米、蕎麥、燕麥、稻米…等等,而稻米中含有的澱粉可以被利用。這是禾餘麥酒團隊所想要走的路:以台灣在地生產的雜糧(小麥、大麥、蕎麥、玉米等)釀造具有在地特色的啤酒。

Robert 說:「禾餘麥酒特別的就在於我們自己親手栽種自己的原料穀物,我們真的深入農村去找尋各式各樣可以賦予我們啤酒不同風味的臺灣雜糧。」

一開始他們集資一百萬元,決定要釀造含酒精較一般啤酒多的麥芽啤酒(Ale), 因為其製成所需的時間比較短 (大約 14 至 21 天的釀造時間)。 每次收成都要花上 6,000 美元。

即使禾餘麥酒是本地的廠牌,他們也跟紅點有一樣的不滿:法律規定他們一定得在桃園進行釀酒作業,還有每 1 公升要繳交 26 元台幣的稅金。 「讓人訝異的是,政府沒有設任何進口阻礙來防止進口啤酒與本地生產的啤酒競爭。我們跟國外進口的酒是被課相等的稅率。」Robert 說。儘管如此,今年他們正式發行了 36,000 瓶 禾餘麥酒 Green Ale 贏得了許多的讚賞。因為它的原料都來自臺灣的農村裡,又是幾位年輕人自釀的,對社會大眾而言是很新鮮的一件事。

相信有了那麼多新興啤酒品牌的出現,消費者將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選擇。「以後臺灣人喝啤酒,就不會像在喝水一樣了。」

(圖文來源:BuzzOrange Global

  • 延伸閱讀

飛機餐難吃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你自己的問題

棕色眼睛容易醉!除了酒量,眼睛還知道你脾氣好不好

早鳥或夜貓是種選擇?錯,早在你一出生就決定了!

你設了幾個鬧鐘?18 張中肯圖解:世界上只有兩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