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單價格讓你還沒進餐廳就先中招
小盤子、快音樂以及不收餐盤的招數,還只是我們在用餐時所中的小把戲而已。事實上,在踏進餐廳大門之前,老闆已經透過定價方式和付費方法先把客人給擺平了。
這家吃到飽餐廳的用餐價格,就大剌剌的標在餐廳外的看板上,上面寫著「all you can eat for only 9.95」。大家別小看這簡單一行字,裡面可是充滿了商業心理學玄機。
首先,這個價格是一個小於兩位數(不到 10 元)的一位數。第二,這個價格是一個非整數。第三,這個價格前後都沒有金錢的符號,就只是單純的 9.95」而已。第四,這是無菜單式的一次性付費價格(付一次錢就可以吃到飽)。
我們先來看看一位數和兩位數的差別。這位老闆大可以把價格定在 10 元,但是,他應該深諳心理學的道理,知道定價一旦從一位數進到兩位數,消費者在心理上就會覺得是不同的區間。如果它可以把價格從 10 元降到 9.95 元,那也就是降了0.5%,如果這個 0.5% 的降價可以吸引到超過 0.5% 的人,那絕對是一門划算的生意。
另外,這個數字並不是 9 元或 10 元這樣的整數,這會讓人感覺店家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定出的價格,因此比較不會想要大幅砍價,而當消費者不想大幅砍價時,他們也就比較容易接受該定價。佛羅里達大學的行銷學教授傑尼祖斯基(Chris Janiszewski)和尤伊(Dan Uy)曾經做過一項實驗證實了這個理論(註6)。
他們發現,當消費者看到整數的定價時,例如 20 元,他們在殺價時也會想要殺到另外一個整數,例如 19 元或 18 元。但是,當消費者看到非整數的定價時,例如 19.95 元,他們雖然仍會想殺價,然而通常會想要往下殺到另一個非整數,例如 19.75 元或 19.50 元。
- 金錢符號,該放嗎?
這個「看到整數就下殺另一個整數,看到非整數就下殺到另一個非整數」的現象,是因為消費者受到了「促發效應」(priming)的影響。
促發效應,指的就是「先前的知覺刺激會影響對下一個知覺刺激的反應」的現象。這個效應最早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梅爾(David E. Meyer)和史凡德維特(Roger W. Schvaneveldt)所發現。他們讓受試者觀視「醫生」這個詞,結果發現,他們接下來對「護士」這個詞的反應時間變快了。相較之下,如果是先觀視「麵包」這個詞,他們接下來對「護士」這個詞的反應時間就不會變快。
事實上,這種「促發效應」,也正是那位老闆為什麼不肯在廣告招牌「9.95」的前後加上金錢符號的原因。因為,根據心理學和消費者行為學的研究,金錢的符號,例如「$」,很容易就會「促發」消費者心中的許多概念、情緒和意圖。
美國的行銷心理學家弗斯(Kathleen D. Vohs)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發現,當受試者受到金錢的「促發」之後(例如看到金錢的圖樣),他們的行為會變得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註7)。例如,他們會變得比較不願意開口求人幫忙,也比較不願意幫忙別人,同時他們也會變得比較想要獨處、獨自工作,並且不願意和陌生人太過靠近。另外一個由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巴夫(John A. Bargh)及其研究團隊所作的研究也發現,受試者受到商業圖樣(例如公事包、會議室或西裝)的促發後,也會出現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或自私的行為(註8)。
對吃到飽餐廳的老闆來說,客人當然是成群結隊來最好。如果在廣告招牌「9.95」的前後加上金錢符號,就有可能促發潛在消費者的獨處心態,並因此不願意前往人多的餐廳,或不願意招朋引伴前來。老闆對此當然不樂見。另外,如果金錢符號不小心促發了消費者的自私心態,導致消費者出現「非把餐廳吃垮不可」的態度,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看來這位老闆深明此理,才會把金錢符號移除。
註6:Precision of Anchor Influences the Amount of Adjustment. Chris Janiszewski and Dan Uy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9, No. 2, pages 121–127; February 2008.
註7:KD Vohs, et al., (2006).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money. Science 314(5802), 1154-1156
註8:Aaron C. Kay, et al., “Material Priming: The Influence of Mundane Physical Objects on Situational Construal and Competitive Behavioral Choice,”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95, issue 1 (2004): 83–96.
- 延伸閱讀
(文摘自:時報出版《都是大腦搞的鬼》,不得轉載。首圖來源:freedom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