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無論是運動還是工作,常常感覺撐到最後靠的都是意志力——但這不只是你的「感覺」而已!科學已經證實,大腦的疲勞會降低肌肉的力量,但同樣的,鍛鍊良好的心態也能幫助你超越極限!
一起透過《心念的力量》這本書,更深入認識大腦意志和身體極限的神秘關係吧!
文 / 大衛羅布森
「我總是說,我不是靠雙腿在跑,而是靠我的意志力和頭腦。讓人跑得更久遠的是他們的頭腦。如果你的頭腦冷靜、注意力集中,那麼全身都會受到良好控制。」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馬拉松運動員,埃利烏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ue)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八日環法自行車賽第十二賽段,法國費斯蒂納隊(Festina)的理查.維朗克(Richard Virenque)正在聖埃蒂安(Saint-Étienne)準備個人計時賽。維朗克的專長是崎嶇的山地賽段,而不是計時賽,但他聽說有一種新藥能使他精力充沛因應五十五公里的賽程,因此他請物理治療師威利.沃特(Willy Voet)去購買「魔藥」。
該團隊對提高運動表現的藥物並不陌生,因此沃特最初的反對意見是很務實的,而不是道德因素;他擔心在比賽中途嘗試一種全新的藥物會引起不良反應破壞了維朗克的機會。
然而,經過一番說服,他同意與推出新藥的後勤人員會面,很快就取得了一小罐神祕的白色液體,並被告知在賽事開始前將之注射到維朗克的臀部。
在比賽當天,沃特忠實地提供注射服務,結果令人驚歎。在比賽大部分的時間裡,維朗克與他的勁敵揚.烏爾里希(Jan Ullrich)展開一場勢均力敵的競賽。儘管這位德國人最終以一小時十六分二十四秒的成績獲勝,但維朗克只落後他三分四秒,表現比他自己想像的要好得多, 他後來告訴沃特說,「天哪,我感覺好極了!這玩意兒真是太神奇了」。沃特說,「這是他一生表現最棒的一次計時賽」。
維朗克並不知道他打的魔藥沒有活性成分。在注射前,沃特將神祕的白色藥物換成葡萄糖溶液。信心的提升,再加上觀眾的歡呼聲,是維朗克發揮最佳狀態所需要的一切。至少這一次,他沒有違反任何規則。
沃特後來在自傳中寫道,「自信是無可替代的。對理查來說,沒有比公眾更有效的藥物了。在他的血管周圍注射幾針理查加油,熱情的歡呼可以提高他的疼痛忍受度,大力崇拜會讓他感覺自己所向無敵。那才是理查需要的動力」。
15 種令人想離職的慣老闆特質
你老闆中了幾項?
測完送「2022 台灣職場向上管理秘笈」>> 馬上測量你的職場壓力指數
心態決定了身體的極限
像這種戲劇性表現提升的故事.在體育運動中司空見慣。你可以連續幾年日復一日地訓練自己的身體,但最終還是個人心態決定了身體的極限。
中長跑田徑選手帕沃.努爾米(Paavo Nurmi,1897-1973)曾九次獲得奧運會金牌,綽號為「芬蘭飛人」(Flying Finn),他說:「意志力就是一切。肌肉不過就是橡皮筋,我之所以有所成就,都是因為我的意志力」。
羅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也是如此,他在一九五四年成為第一位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的人。他在自傳中寫道,「是大腦決定了運動系統能被提升的極限」。
這也是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馬拉松運動員、肯亞人埃利烏德.基普喬格的哲學。他解釋說:「我總是說,我不是靠雙腿在跑,而是靠我的意志力和頭腦。讓人跑得更久遠的是他們的頭腦。如果你的頭腦冷靜、注意力集中,那麼全身都會受到良好控制」。在撰寫本文之際,基普喬格已經參加過十五場馬拉松比賽,贏得了十三場,並保持著二小時一分三十九秒的世界紀錄。
雖然這種觀點在體育界的傳說中很普遍,但體育科學家花了一世紀的時間才了解人的意志對身體表現的真正影響。然而,隨著人們對醫療安慰劑的興趣激增,研究人員現在正積極調查健康和運動方面的期望效應。
其研究核心是關於大腦在調節人體能量消耗、和產生緊張與疲勞的身體感覺方面新的運作功能。預測機制會估計在不造成傷害的情況下身體能堅持多久,當它認為身體達到極限時,會對我們的表現踩下剎車,產生一種「撞牆」的感覺—無論是在五公里跑到一半時、還是鐵人三項全能賽快到終點的時候。
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職業運動員贏得世界紀錄,但對於那些懶得做運動、生活型態不太健康的人來說,更為重要。只要有了正確的心態,即使是成天看電視的人也可以從運動中獲得更多益處,減少痛苦。
意志力的影響大於體力
就像對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研究一樣,我們對運動的新理解也是一直斷斷續續,這是從十九世紀末義大利生理學家安傑洛.莫索(Angelo Mosso)的研究開始的。他在都靈大學的一項詳細實驗中,將小砝碼附加在參與者的中指上,請他們不斷移動手指直到累了為止,而莫索則用「測力計」記錄肌肉收縮的強度。(手指彎曲可能看起來像是微不足道的練習,但莫索可以精確地控制和測量肌肉運動.因此對這個實驗是很有用的)。
你可能已預料到了,參與者一開始很有力,但隨著時間過去,肌肉感到疲勞,運動也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之前的運動會讓他們才沒做幾下就開始感到疲勞了。然而,最重要的是,莫索發現,純粹的智力任務—例如講課、或是大學考試評分—也可能導致其肌肉力量更快速下降。
基於這一點和其他許多實驗,他得出結論說,我們的疲勞感來自兩個不同的因素,一個是大腦的「意志」耗竭產生的「心理過程」,另一個是肌肉本身化學「毒素」的累積。他在個人精彩的著作《疲勞》(La Fatica)一書中寫道,「大腦的疲勞會降低肌肉的力量」。他表示,如果我們想要提高耐力,就需要訓練大腦和身體,這兩者緊密相關。
喜歡以上的內容嗎?
《心念的力量》結合心理學及腦科學,書中透過大量科學實驗舉證,告訴讀者善用心念的力量,可以增加個人優勢,擁抱快樂、健康與活力!
書中亮點列舉如下:
- 心念能幫助你對抗憂鬱,防止出現過度消極的思維
- 人的信念往往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甚至可能影響生理健康
- 你可以透過心念的力量增強運動、學習、飲食、意志力等多種能力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心念的力量: 運用大腦的期望效應, 找到扭轉人生的開關》,由 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