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週只有看一本書的時間,讓〈全新一本〉幫你找到必看的那一本!

你有腦中想著東,口中卻說出西的經驗嗎?那很可能是你大腦中的 4 種人格起了爭執!

《全腦人生》這本書中,作者吉兒泰勒提出人腦中有 4 種不同人格,分別掌管不同的情緒和特質,如果想達到「平衡」,就要訓練這些人格攜手合作,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一起看以下摘文吧。

文 / 吉兒泰勒

四大人格是腦半球細胞、迴路、思考及情緒組織功能模組的天然副產物,但這在你的日常生活有何意義?請想想,有哪一天你的內在沒感到衝突?兩個腦半球重視的事物迥然有異,是故,心想著東,腦袋卻說著西,基本上就是大腦不同部位起了爭執。

例如,左腦掌管思考的一號人格,依其價值觀,可能這樣想:「新工作薪水較高,明顯是升官,但要去新城市,我該接下嗎?」右腦掌管思考的四號人格,卻可能這樣想:「目前的工作可以讓孩子待在熟悉的學校環境,和親友維繫感情,我該繼續做這份工作嗎?」

同理,左腦掌管情緒的二號人格可能這樣想:「這人傷得我好深,我只想討回公道,也想狠狠傷害他。」右腦掌管情緒的三號人格則是:「我就從遠處表達我的關愛,盡可能遠離對方,並創造我需要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心靈的傷才可能癒合,帶著尊嚴,往前邁進。」

若遇到上述情境,要是我們能了解是哪個人格出現在對話中,驅動因子是什麼,就能讓我們有意識的做出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要怎麼才能成為那樣的人。

讓四大人格通力合作

你愈來愈會辨識自己的四大人格,學會欣賞、重視各人格的技能組合,就得以更有意識的做出選擇。不過,只是了解這些人格還不夠,最終目標是讓這些人格彼此熟悉,足以打造健康的互動關係;四大人格將集為一體,善用你所有天生才華,齊心並進。

不管是賽場上的球隊,還是職場上的同事,任何情況下,團隊成員都會集合開會,評估情勢,制定策略。你的大腦團隊則由四大人格組成,隨時都可開會,分析你人生的情勢,共同決定下一個情境中想當什麼人、要怎麼達到目的。

本書第二部除了仔細審視四大人格,還將說明大腦會議(Brain Huddle)的五大步驟,目的是要:有意識的暫停思緒,召喚四大人格進入我們的意識,接著以團隊之力,思量最好的下一步。我鼓勵各位平常沒事就多練習召開大腦會議,以便大腦快捷有效的制定重大決策。如果你願意在日常承平時期訓練四大人格攜手合作,兵荒馬亂之時,就能收穫極大助益。

在此,我們先快速預覽大腦會議的五大步驟:

呼吸(Breathe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氣。你可按下暫停鍵,中斷情緒反應,心思全放在當下時刻,著重於你自身。

體認(Recognize當下時刻是哪個人格的迴路在運轉。

欣賞(Appreciate自己當下展現出的人格,感激這四大人格隨時伴我左右。

探問(Inquire內在,邀請四大人格來開會,如此才能集合眾力,有意識的規劃下一步。

釐清(Navigate新的現狀,享受四大人格發揮最佳實力的成果。

此時你應會發現,大腦會議五大步驟的英文首字母,組合起來即為大腦的英文 BRAIN,對此,我當然洋洋得意,覺得取了個好名。更重要的是,目標相當明確:你能因此快速記起這些步驟,並立即應用,尤其壓力升高而二號人格壓力迴路超速運作之時,焦慮或恐懼的化學物質湧入血流,淹沒迴路,你根本無法思考。但是 BRAIN 這縮寫可以如霓虹燈般閃耀,指引你召集大腦團隊合作,找到返回右腦平靜之路。

召開大腦會議,能助我們有意識且刻意的召來四大人格,加入對話,這過程強而有力,大大賦予力量。我們有能力中斷情緒反應的自動迴路,有意識的選擇當下要由哪個人格主導。知道自己的四大人格,且有能力分辨他人的四大人格,有助我們更自然而然的以全腦互動。我們真的有能力打造健康關係、修補彼此的關係。

喜歡以上的內容嗎?

《全腦人生》這本書深入淺出介紹大腦的 4 種人格各具有哪些典型的表徵,以及他們在工作、休閒、愛情、人際關係、不同世代,將展現哪些優缺點,教你開創更完美、更圓滿的全腦人生。

想多認識大腦一點嗎?立即購買《全腦人生》

《全腦人生:讓大腦的四大人格合作無間,當個最棒的自己》

作者:吉兒泰勒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0

作者簡介
吉兒泰勒
美國哈佛大學神經解剖學家,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博士。1996年冬晨,左腦嚴重中風,她失去行走、說話、閱讀、寫字、回憶生平的能力。但她並沒有被左腦的失能擊潰,反而憑藉自己對大腦的了解,用右腦解救了左腦。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康復,而且深刻探索了右腦潛能,達到安祥平和的涅槃境界。

2008 年 2 月,她受邀在 TED 演講〈你腦內的兩個世界〉,這是第一支在網路上竄紅的 TED 演講影片;5 月,她把中風及復健歷程寫成《奇蹟》一書,迄今仍是亞馬遜書店的長銷書。而她也在那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全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全腦人生:讓大腦的四大人格合作無間,當個最棒的自己》,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