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waiting.”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是不停地等待,等待下一班火車、等待一個愛自己的人,這兩年,世界上的所有人更等待著疫情的結束。面對疫情的衝擊,許多人的生活彷彿是被按下了暫停鍵,生活節奏全被打亂,有些人原本出國工作的計畫也被迫改變。
《航站情緣》這部電影,描述了一位難民因國家戰亂,不得已在機場滯留九個月的故事,在經歷了疫情之後,再次觀賞這部電影,或許會為你帶來截然不同的感悟。
湯姆.漢克在《航站情緣》中他飾演東歐難民維克多,在他抵達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之時,他的國家爆發嚴重內戰和政變,突如其來的意外使他成為一個無國籍的人,既無法入境美國,也無法回家鄉,被迫困在人生地不熟且語言不通的地方,機場主管狄森告訴他:「你只能等。」
於是,維克多將行李安置在了無人使用的航廈,開始了他在機場的生活。

圖片來源:《航站情緣》劇照
抱持著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
即使維克多的遭遇悲慘,一路上遇到許多阻攔跟挑戰,他也始終抱持著正向樂觀的態度,他每天堅持到櫃檯填寫表單、辦理入境事宜,即使櫃台人員勸他放棄,別再做徒勞無功的事,維克多卻回應道:「你有兩個蓋章,一個紅色、一個綠色的⋯⋯所以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進入紐約市。」
因為政府不被承認,理所當然的,國家的錢幣也無法使用,長期在機場生活,仍需要收入來換取食物。維克多積極地尋找維持生計的方法,一開始他發現將行李車歸放到機器位置可以換取小額現金,接著他開始在機場找工作,成功運用了自己的才能在機場的建築商取得工作,優異表現也令上司刮目相看。維克多也買了幾本書來學習英文,從原本幾乎一竅不通,到可以與人順利溝通,並且看懂國際新聞。
此外,維克多也樂於幫助他人,他協助害羞的餐管人員向心儀的海關小姐傳話,最後使他成功抱得美人歸;也幫助嘗試帶藥回家給家人,卻被認為有違規嫌疑的東歐男子與機場人員溝通,在維克多的成功協調之下,終於得以不被當成違禁品,順利把藥帶回家鄉。
真誠善良且樂於助人的態度,總是可以為周遭的人帶來好的影響,維克多正向的態度讓機場工作人員都逐漸對他產生好感,並且願意在維克多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圖片來源:《航站情緣》劇照
「你說你不知道在等什麼,其實每個人都一樣。」——《航站情緣》
維克多在機場與一位美麗的空姐艾米莉邂逅,並且深深的受到她的吸引,電影中有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艾米莉對維克多說:「你知道拿破崙給了約瑟芬什麼結婚禮物嗎?是一個金匣子,他在裡面刻了字『命運』。」對維克多而言,遇見艾米莉彷彿就是他一直等待的命運。

圖片來源:《航站情緣》劇照
在《航站情緣》中,其實每個角色都在等待著不同的事物,女主角艾米莉一直都受到三人世界的感情所苦,她向維克多傾訴自己的感受:「這七年我一直在等待他的電話,我一直都住在旅館,因為這樣隨時都可以打包走人,以免他臨時有空見我。」等待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愛情,往往使人身心俱疲。
而像是固執的印度清潔阿伯,由於在家鄉犯了罪,如果回家就會面臨 7 年的刑期,於是他選擇孤獨低調的在異鄉美國擔任清潔工數十年,但是或許他一直都在等待一個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而維克多的到來也賦予了他跨出那一步的勇氣。
旅程的終點,是家
一直到電影尾聲,才揭露維克多來到美國紐約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完成已故父親的心願。身為爵士樂迷的父親,曾寄信邀請爵士樂手大合照中的每位演奏家幫他簽名,儘管有些只是簽在小紙片上,多年來也陸陸續續收到多數樂手的親筆簽名,最後唯獨只缺薩克斯風演奏者——班尼·高爾森,遲遲等不到最後一份簽名的父親臨終前十分遺憾,維克多下定決心一定要為爸爸完成夢想,於是才來到美國。
最後在機場同仁及安全員的支持下,維克多踏出機場大門,正式踏上美國國土。在欣賞完班尼的演出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簽名,劇末維克多坐上計程車,對司機說:「我要回家了。(I am going home.)」。
影帝湯姆.漢克真摯的表演讓維克多成為豐富立體的角色,他對於愛情雖然期盼卻不強求,對於生活雖然保持單純但富有原則,《航站情緣》是一部值得一再觀看的動人作品。人生總有需要等待的時刻,每個人也都有殷殷期盼著的人或事物,無論等待結果是完美的、或是不如預期的,這個過程也都使我們變得更成熟、蛻變成更好的人。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航站情緣》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