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當我們緬懷著過去熠熠發光的時代,會不禁感嘆自己的生不逢時,也想親眼見證某個經典猶存的美好年代。美國電影名導伍迪・艾倫以巴黎為故事背景拍攝的《午夜・巴黎》,闡述劇中主角 Gil 流連不同年代的生活場景,帶出了每個年代都為上一個年代所著迷,因此,或許最美好的黃金年代(Golden age)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

1920年代的大稻埕,在開港通商後成為北臺灣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外銷茶葉、布匹,現今永樂市場裡五顏六色的日本印花布,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引進。當時的大稻埕商業繁榮,也因此成為人文薈萃的瑰地,更促成了蔣渭水先生在此創立的「臺灣文化協會」。

大稻埕在那個經典又美好的1920年代,孕育了許多充滿生命力、創造力的人、事、物。悠悠漫步塔城街,走一遭今日大稻埕,在停停走走的人潮中,也不難發現當時許多的文化印記被復興、傳承,或是藉由創造,進而展現了新一層的魅力。

「過去的作品很好,但現在呢?我們能創造什麼?」——蔣渭水姪孫女 蔣理容

每逢十月就熱鬧起來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傳承了「延續」的精神,從2015年開始,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便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在大稻埕舉辦一系列具啟發性的深度活動如議題講座、劇場表演、畫作展覽等。透過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周奕成希望能延續1920年代的創造力,為大稻埕這個迷人且充滿故事的地方帶來新的力量、新的聲音,以及延續過往大稻埕美好的重要元素——新的創造力。

2021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主視覺,圖片來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提供

融合了分別象徵著1920年代與近世代的傳播科技、能源與醫學元素,2021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創造了富有「延續過去、再創現代化」意涵的主視覺,讓人在體驗藝術節活動的同時,也能一邊思索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在時間軸上的「穿越感」。

圖片來源:周奕成’s Facebook/ 攝影:Amber Lin

「未來是由現在決定的,不是由過去決定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周奕成

2021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主題為「再現代化」,我們好奇「再現代化」的「再」這個字,對於大稻埕的文化推廣有什麼樣標誌性的精神與意涵,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周奕成娓娓地向我們這麼分享道:「『再』這個字,它是一種延續,但是它也是反思,甚至是批判。」周奕成和世代文化創業群一起進駐大稻埕的十年來,為街區注入了新的產業活力,「把原先尚未完成的現代化再把它往前繼續推動下去,但是那個繼續推動是帶著一種新的時代的思維。」2021年的再現代化,就像集結了1920年代的美好事物,以「創新」的方式延續下去。

除了吸引更多台灣人走進大稻埕,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也致力於國際推廣,儘管在活動規劃上因疫情影響而變得比往年更加有難度,在今年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活動中,仍然能看見串連了在台藝術家的國際級音樂表演。在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開幕茶會上,我眼神滿是好奇與期待地採訪周奕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致力於推廣至國際舞台,那麼對於這樣的文化推動,最能夠代表大稻埕文化特色的詞會是什麼?」

「我們前幾年的主題叫做『狂騷』,它指的是狂野的、咆哮的1920年代。」周奕成一面解釋著這個饒富趣味的詞,我一面自大稻埕永樂春風茶館內望向窗外的紅磚瓦房,突然間似乎意會了周奕成所說的那份「狂騷」精神,或許它是沒有疆域界線、沒有時間性的概念,「外國人不見得知道大稻埕是什麼,但他們一定都知道1920年代。每一個國家的人都知道什麼是1920年代,他們也都有自己的1920年代。

台灣與世界邁入現代的1920年代,是一個充滿熱情及理想的年代,當與人談起各自那個狂野、咆哮的年代,或許「大稻埕」便是自心中長出的一種驕傲。

荷蘭藝術家 羅斌——彩繪「大稻埕紀念碑」

「希望大稻埕不會在幾年後也賣起鑰匙圈。」——荷蘭藝術家 羅斌

今年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邀請了住在大稻埕二十餘年的國際藝術家羅斌,帶領著民眾利用繽紛的色彩顏料畫出心中的大稻埕印象,一起搭建「大稻埕紀念碑」,紀念記憶中美好的大稻埕,也為今年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揭開了斑斕序幕。

談起這幾年大稻埕的快速變遷,羅斌在開幕茶會現場有感而發地表達自己對大稻埕的情感,即便隔著一層口罩,彷彿也能見他覆蓋於下的真摯笑容,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愛與關懷。

社會學家 鄭陸霖——世紀藝論

「回到過去,才知道怎麼前進。」——社會學家 鄭陸霖

穿著一襲深藍色襯衫,社會學家鄭陸霖 Jerry,分享著自己對大稻埕這塊土地的感念與驕傲。「成為傳統,才能往前走。」從小生長在大稻埕的他,談論起今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主題「再現代化」,中立地回首過去世代的核心價值,以新穎的觀點分享著世代推進的精神。鄭陸霖說起話來像是隱藏了一股魅力,讓人在一邊省思、回味上一句話的同時,期待著下一句又會是什麼樣的透徹體悟。

現於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擔任副教授的他,這次也將在 10/7 的「世紀藝論」講座中擔任主講人,分享在新時代的挑戰下,「工業生產」如何「再現代化」。

爵士鋼琴演奏家 Matt Fullen——全球藝起

2020年開始,疫情改變了世界的樣貌,人們也開始尋找著新的方式與管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了新的節奏、新的對話方式。2021大稻埕國際藝術節邀請了定居台灣近十年、曾擔任歌手王若琳鍵盤手的爵士鋼琴演奏家 Matt Fullen,協助串連在台國際藝術家,透過不同形式為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帶來世界級演出。

10/18-10/24 這段期間,「全球藝情」系列活動將會帶來一連串精彩的音樂饗宴,無法出國的現在,藉由沈浸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悠悠旋律,在「疫情」之下,也能享受一種蘊藏品味的「藝情」。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 10 月 1 日到 10 月 31 日,每週都有精彩活動,活動依屬性分為線上預約與現場參加,詳情可上官方網站臉書 Instagram 粉絲專頁查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周奕成個人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