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每4分31秒就1人罹癌 大腸癌連13年居首〉)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7年平均每4分31秒1人罹癌,比106年快轉11秒;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106年增加4447人。

一起提醒自己檢查看看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好好預防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好好過生活、好好陪伴身邊所愛的人。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9日電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7年平均每4分31秒1人罹癌,比106年快轉11秒。大腸癌居10大癌症之首,但首見50至84歲各年齡層發生率都下降。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106年增加4447人。因現在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107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6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9歲、甲狀腺癌為50歲及子宮體癌為55歲,與106年相比較除其中乳癌、食道癌及皮膚癌老1歲,肺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體癌早1歲,其餘與106年相同。

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與106年相比較,除子宮體癌(10)和食道癌(11)順序互換外,其餘序位與106年相同。

攝護腺癌、肺癌為發生率增加最多的2種癌症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107年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106年增加4.4人,下降最多的是大腸癌及肝癌,相較106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及0.7人。大腸癌首見50至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攝護腺癌、肺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106年每10萬人增加3人及1.8人,為發生率增加最多的2種癌症。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1779人,107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106年增加5.6人。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6年相較肺癌與肝癌序位互換,膀胱癌下降至第11位,106年位居10、11名的白血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前移1個名次。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107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4.7人,較106年增加3.7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6年相比較,肺癌和大腸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6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推薦閱讀:

【30 歲以上就應該定期檢查】外科醫生圖解說明:「乳房超音波檢查」流程和判別方法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周斌分享「預防治療攻略」

【不少患者是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出現症狀已經是中晚期、致死率高的「肝癌」,誰是高危險群?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每4分31秒就1人罹癌 大腸癌連13年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