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經合作夥伴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黃瑽寧醫師:世界蚊子日,你知道正確的「防蚊」方法嗎?〉。)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炎炎夏日,帶孩子出去玩,除了防曬,「防蚊」也是一個要注意的外出預備動作。

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教大家如何挑選有效的防蚊液,以及在被蚊子叮咬後如何正確止癢,讓孩子可以開心出遊,舒服回家。

(責任編輯:張嘉芬)

文/小兒感染科醫師 黃瑽寧

經由蚊子傳播的疾病,一直是全世界公共衛生持續關注和追蹤的議題。英國的羅納德·羅斯醫師於 1897 年 8 月 20 日發現蚊子是傳播瘧疾的媒介,於是每年 8 月 20 日被訂為「世界蚊子日」,旨在藉由這個日子,提醒大家注意防治蚊子,小心疾病。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拍攝了兩集影片,讓大家更快速了解「有效防蚊」產品的成分,以及被叮咬後最安全「止癢」方式。

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這些耳熟能詳的疾病,都是經由蚊子傳播,每年都仍有為數不少的人因而死亡。除此之外,被蚊子叮咬後因為搔癢難耐,常讓人忍不住伸手去抓,也可能導致細菌跑進傷口而造成感染,嚴重的話甚至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不可不慎!

防蚊液的選擇:只有這三種有效

每年夏天,都會有一小段登革熱的流行季,流行地區大部分都在南部。尤其在 2015 年的大爆發,光是台南地區就有兩萬名登革熱的病例,當年流行的是過去較不常見的「第二型登革熱」,有些人因此感染到不同型別的登革熱,導致更高的重症機率。

2015 年台南登革熱爆發時,政府大力宣傳請大家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蚊產品,但民眾要在架上買防蚊液時,卻發現大部分的產品都強調「不含敵避」,因為敵避很危險,對人體有安全的顧慮。這讓大家很困惑,到底要聽政府說的,使用含敵避的產品,還是相信架上的產品標語呢?

為了避免民眾繼續錯亂,2017 年環保署在環境用藥當中,多出了一項「人用忌避劑」的相關規定,意即「可以使用在人身上」的防蚊產品。這個品項目前有三種許可且有效的成分:

一、敵避(DEET)

二、派卡瑞丁(Picaridin)

三、伊默寧(IR3535)

防蚊產品含有以上三種人用忌避劑,只要濃度符合規範,就是可以使用於人體的防蚊液。

如何延長防蚊產品的效果?

另外,濃度也跟防蚊產品的時效有關,濃度越高,有效防蚊時間越長;質地比較黏稠的乳液產品效用可能可以持續更久,有些防蚊效果甚至可達 10 小時,建議家長們可以藉由評估當日停留在室外曝露的時間,來挑選合適的產品。

蚊子是不是特別愛嫩嬰?

蚊子叮咬人時,會伸出牠的口器,吐一些口水,產生類似局部麻醉的作用,使得血管擴張,以利迅速吸到人血。等牠飛走之後,人體才會開始對蚊子的口水產生過敏反應,造成又腫又癢的結果。

小寶寶的免疫系統才剛「初出茅廬」,對於蚊子的口水蛋白質反應當然特別劇烈,過敏後容易在皮膚外觀上感覺又紅又腫又大包。反之,大人一輩子已經被蚊子叮過很多次了,反應漸漸遲鈍,所以才會比較不容易紅腫。下次當孩子被咬得到處都是包時,你就知道並不是蚊子特別愛你家孩子,只是免疫反應強弱不同而已。

被叮咬後,正確的四招「止癢」法

你是否也用過這幾招口耳相傳的止癢偏方呢?用指甲戳幾個刻痕、或是稍微塗一點口水?這些方法或許能暫時轉移注意力,但也有機率讓細菌感染被叮咬的傷口,演變成更嚴重的皮膚問題喔。黃瑽寧醫師提醒,請使用以下四招正確的止癢方法吧!

第一招:冰敷

冰敷是最不會造成皮膚傷害,但又可以轉移癢感的方式。

第二招:擦涼藥膏

如果冰敷不夠,可以改為塗一些涼涼的藥膏,這些藥膏通常含有薄荷等的成分,但這些成分事實上並沒有辦法真的達到消腫、消炎的效果,純粹只是轉移注意力。

第三招:請醫生開類固醇藥膏

若是前面這兩招都幫不了忙,可以請醫生開類固醇藥膏,被叮咬後盡快擦抺,讓發炎反應快快消褪,減少搔抓的可能。

第四招:請醫生開抗組織胺的藥

如果連類固醇藥膏也無法見效,還是搔癢的很不舒服,可以請醫生幫忙開抗組織胺的口服藥。小朋友吃的是希普利、勝克敏等常見藥水,成人則有各種不同顆粒的抗組織胺,可以讓身體的癢感減少。

只要不去把被叮咬的地方用力抓破,就比較不會產生讓細菌有機會跑進去的傷口,以免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等併發症。

想看更多「親子生活」,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延伸閱讀

【好欺負的孩子不是乖】諮商心理師許嬰寧:「乖巧」不應建立在「忍氣吞聲」上

【培養孩子對外界情勢的判斷力】運動研究所教授建議:這輩子該學的「5 種運動」

【孩子有夠「歡」?】2 到 4 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愛爸媽的年紀

 

(本文經合作夥伴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黃瑽寧醫師:世界蚊子日,你知道正確的「防蚊」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