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 編輯部推薦語】

《全球商學院必修決策思維術》這本書精選 50個全球商學院課程中必修的最佳模型,它們有助於建構決策流程,幫助我們排除大部分的繁雜。以下書摘內容分享「會讓人快樂」的「心流模型」,一起找出你的快樂模式。

文/麥可克洛傑拉斯、羅曼塞普勒

兩千多年以前,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提出讓人不太意外的論點:人們最想要的就是快樂。1961 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伊(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提到:「人會為了快樂的緣故去追求快樂,而健康、美麗、金錢或權力等其他目標,會受到重視,是因為盼望它們能為我們帶來快樂。」契克森米哈伊找了一個術語來形容感到快樂的狀態,他稱之為「心流」。然而,我們何時才會在「心流」的狀態呢?

針對「什麼會讓你快樂」的問題,他訪問過一千多人之後發現,所有的回答都有五項共通點。快樂或「心流」會出現在以下的時機:

1. 密切專注於某項活動。
2. 這項活動是自己的選擇。
3. 這項活動不會缺乏挑戰性(無聊),也不會挑戰性太高(耗盡精力)。
4. 這項活動有明確的目標。
5. 這項活動收到立即的回饋。

圖片來源:《全球商學院必修決策思維術》

契克森米哈伊發現,置身「心流」狀態的人不只能感到深層的滿足,也會由於全神貫注在自己手頭上的事,因而無視時間的流逝,到達全然忘我的境界。音樂家、運動員、演員、醫師和藝術家都表示,當沉浸在常常令人筋疲力竭的活動時,反而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這種說法完全顛覆一般人認為「要放鬆才會快樂」的觀點。

讓你無法快樂的原因是什麼?

全球暢銷 10 年的決策指南書
幫助你在生活中做出各種好決策
點我購買《全球商學院必修決策思維術》

*出版社好書、新書分享,請將書籍資訊寄至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全球商學院必修決策思維術〔全圖解〕:50張秒懂圖表╳認清問題盲點=做出最佳決定》,由 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