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VO》導讀:
賺錢就要犧牲生活?財經暢銷作家麥可.勒巴夫要告訴你:賺錢也能賺幸福!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搞懂時間管理的真相。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財經暢銷作家麥可.勒巴夫
贏家專注,輸家事事嘗試。
—西德尼‧哈里斯(Sidney Harris),知名記者
一位時間管理專家對著一群年輕進取的商學院學生講課,為了直接陳述重點,他的說明方式讓大家永生難忘。
專家站在學生面前說:「好,小考時間到了。」他拿出一個一加侖容量的廣口瓶,放在桌子上,然後拿出十幾個拳頭大小的石塊,一個個放進瓶子裡。
當石塊放滿整個瓶子,再也放不進去時,專家問:「瓶子裝滿了嗎?」
班上同學都說:「是的。」
專家再問:「真的嗎?」接著從桌子底下拿出一桶碎石,將一些碎石倒入瓶中,把瓶子搖一搖,讓碎石填入石塊間的縫隙。
然後專家再問同學:「瓶子滿了嗎?」
這一次,有位同學說:「也許沒有。」
「很好。」專家再從桌子底下拿出一桶沙子,把沙子倒進瓶中,充塞石塊與碎石所留下的空間。然後再問:「瓶子滿了嗎?」
全班大聲回應:「沒有。」
「很好!」這次專家拿出一壺水,注入瓶中,直到水滿至瓶口。
專家看著全班學生問:「這個展示的重點是什麼?」
一位勇敢的學生舉手說:「不論你的時程排得有多滿,只要盡全力安排,還是可以排進更多事情。」
專家回答:「錯!重點是,如果你不先把石塊放進去,就永遠也放不進去了。」
什麼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塊」?你想完成的專案?與愛人在一起的時光?你的信仰?你的教育?還是你的財務?記得先將這些大石塊放進去,否則就永遠沒機會了。
今晚或明早當你回味這則小故事時,問問自己:我生命中或事業中的「大石塊」是什麼?把它們先放進瓶子裡。
生命中的大石塊
時間管理是生活有效率的重要技巧,正如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說的:「時間是最基本的,除非做好時間管理,否則什麼也管理不了。」
有許多書籍、影音,或研討會談論這個主題,善用時間其實包含三個簡單步驟:
1. 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
2. 設定好目標與優先順序,去做最重要的事。
3. 把最重要的事,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好。
不管你是學生、員工、小企業的老闆,或是財星五百大公司的執行長,不管你談的是一小時、一天、一星期、一年,或是一生,也不管你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時間卻太少,只要習慣性地實施這三個步驟,就能充分利用時間。
選擇1,你學會如何設定人生目標:也就是生命中的大石塊,這是第一步。你也學會如何設定中期目標,撰寫專案計畫以協助達成人生目標,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學習達成目標的技巧,有效率而且不覺得麻煩、太匆忙,或是太勉強。在談「如何」之前,讓我們先回答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
簡單說,就是我們想做的事太多,以致把自己的力量分散掉了。許多重大的變革交會在一起,讓我們覺得時間是稀有的資源。
首先,是女人在社會上的角色改變。過去,男人與女人的角色分工非常清楚:爸爸賺錢,媽媽管家。今天,女人要賺錢、管家,還要接送小孩踢足球、燒飯做菜、擔任社區志工,以及其他許多角色。這些角色都與時間和精力在競賽,正如同一個深感時間不夠用的企業女主管,開玩笑地對著她的先生說:「我們應該雇用一位妻子。」
另一項變革則是公司組織再造,公司人力縮編,但工作負擔卻沒有減少,留下來的人力得花更長的時間把工作做完。
時間管理的真相
第三項變革則是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愈來愈模糊。這主要拜科技之賜,工作與非工作時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愈來愈多人在家工作。手機、數位設備、語音信箱、筆記型電腦,讓我們始終和需要聯絡的人保持聯繫,一個永不歇息的工作環境已經來臨。
最後,自由工作者的經濟體系正在興起,工作不能保障你的未來收入,形成一種「還能賺錢的時候,就要趕快賺錢」的心態。當然,你希望看著女兒在學校玩耍,或是參加兒子的球賽,但是你已經拿了豐厚的待遇,得在未來兩週出差去處理專案。條件太好了,你無法拒絕,這個專案也許會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像這樣的好機會,下次說不定要等上許久。
但是千古真理依然存在:沒有你的許可,這些變革與環境便無法侵入你的生活。所有不得不扮演的角色,都是你所選擇的。所有必須完成的事,是你答應要完成的。所有讓你隨時待命的高科技小玩意,也是你自己添購的。所有長時間的工作,是你願意的。儘管經濟、社會,與科技上有所變革,我們依然是一個自由國家。因此,要如何運用時間,由你自己決定。
時間全然不受管理也無法被控制,不管我們做什麼,時間還是以相同的步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緩慢地走著。所謂時間管理,事實上應該是自我管理。
時間的弔詭之處在於,每個人都覺得不夠,但大家擁有的一樣多。人生在許多地方有不公平之處,但每個人一天所擁有的時間,無庸置疑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
自我管理也有其弔詭之處:想要完成更多事情,就是要少做一點,但做得更好。你想為所有人做所有事情,很可能到最後沒有半個人滿意。你愈想做更多的事,就愈不可能都做好。不要像散彈槍般分散,要集中力量,做個有影響力的人。記住80/20法則,把時間投注於少數幾件報酬率高的事情上。
避免兩個陷阱
假設你下定決心要積極運用時間,你已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並且著手進行工作以完成人生目標。在日常活動的紛擾下,你得注意兩個潛在陷阱,以免付出很大的代價。
陷阱1:將活動與生產力混為一談。工作忙碌跟做出成果有很大的差異。當人們不知道該做什麼時,傾向於表現得非常忙碌,法國的外籍兵團有一句俗語:「有所疑慮時,就快馬奔馳。」
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那些直到晚上還待在辦公室或是忙著開會的人,通常被認為是有生產力的人,這點常讓我感到不解。有一學期,我與一位同事共用一間辦公室,他早上九點進辦公室,直到晚上九點才離開,許多人只是因為經常看到他,就認為他是個認真的學者。事實上,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看《華爾街日報》的股票版,想找出最熱門的股票,如同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所說的:「一盎斯的形象價值遠超過一磅的績效表現。」
要專注於獲致成果,為重視成果的人工作。如果老闆因為你長時間工作或是很忙碌而獎賞你,那就找錯老闆了。
陷阱2:把緊急與重要混為一談。每天我們都有該做的事情,還有一些發生的事情。有些是緊急的,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又緊急又重要,有些是不緊急也不重要。要記住:緊急的事情很少是重要的,而重要的事情很少是緊急的。如果把兩者搞混,所有的事情都顯得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事情卻被忽略了。
趕著準時赴午餐約會是緊急的,安全抵達是重要的。在緊迫的截止日前完成工作是緊急的,掌握工作品質是重要的。長時間工作讓事業起飛是緊急的,找時間運動、吃得好、有充分的休息是重要的。把東西賣出去是緊急的,提供優良服務提高回客率是重要的。一心想擁有新款熱門跑車,或是度一個昂貴的假期是緊急的,存錢投資以進入贏家之列是重要的。
好主管秘笈來了!
9 個 how-to 和 3 個 don’t do
讓你的領導之路不再心累
賺飽錢,也能過理想人生
延伸閱讀
【該如何面對傷人的流言蜚語?】心理諮商師:面對流言攻擊,正好是「修補自我」的契機
【不小心又吃得太多了】心理師建議:用另一種「安慰自己」的方式,擺脫疫情壓力下的情緒性飲食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