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工作了好多年,還是無法在職場感到快樂?如果不是為了生活,真想立刻就辭職?

如果你常常抱持著以上的想法,那或許是你還沒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接下來就讓獲得美國蓋洛普(Gallup)認證的性向分析家 朴建鎬 帶迷途的你我找到如何「愛上工作」的那條道路。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創造價值」公司的創辦人、人格特質分析專家 朴建鎬

你觀察過早上通勤去上班的人嗎?許多人臉部的表情相同,一臉黯淡無光。那表情似乎在說:「要不是為了生活,真想立刻辭職不幹!」許多上班族的口頭禪都是:「才剛上班就好想下班喔!」對這些上班族而言,上班只是為了等下班,恨不得時間快點過去。

不久前,我聽到一位學員找職涯顧問諮詢時,顧問告訴他:「工作本來就是為了生活,十個人只有一個熱愛工作,只要是工作,就不可能有趣。」難道,工作真的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只會讓人痛苦嗎?

十個人只有一個熱愛工作

全球知名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公司,曾針對員工工作投入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美國企業中平均有百分之三十的員工熱愛工作,但我國企業中熱愛工作的員工只有百分之十一。這意謂著,十個員工裡在美國有三個,在韓國只有一個,能找到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關於員工對工作的投入度,為什麼美國和我們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人天生比較懶嗎?並不是的,大多數的人都非常勤奮努力。

認真工作卻無法愛上工作的原因

從參與職涯探索課程的學員們身上,我找到了原因,我認為是環境因素所造成。

「薪水太低根本沒動力上班!」

「每天忙著加班、應酬,工時太長累到爆!」

「跟美國比起來,工作環境和福利差太多了!」

「面對僵化的組織文化,讓人感到無力。」

待過美國公司也待過我國公司的我,對他們的話很有同感。

但還是有一些地方無法解釋。為什麼在同樣的環境下,仍有百分之十一的人熱愛工作?這些人本來就是工作狂嗎?還是他們的基因和一般人不同?我認為這些人熱愛工作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環境」。換句話說,當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環境,無論是誰都能愛上工作。

做適合的工作才能愛上工作

提出心流理論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從小他很好奇:「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一無所有在街上乞討,卻能面露微笑?而有些人即使家財萬貫,卻一天到晚憂心忡忡?」長大後的他,成為一名心理學者,畢生都在研究這個問題。研究結果發現,幸福並非來自環境或外在條件,而是來自於「投入」某件事。

被稱為是微軟傳奇工程師的中島聰,也是個熱愛工作的人。他研發了滑鼠雙擊、右鍵的功能,並設計出 Window 95、Window 98 的作業系統。他小時候很喜歡寫程式,但當時他並不知道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有多重要。因此,大學畢業後找工作時,他只看薪水多少、需不需要加班⋯⋯等外在的工作條件。

後來因為進入了自己喜歡的程式設計領域,全心投入工作,創造出非凡的結果後才發現,找工作時有其他更重要的考量,而首要關鍵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他可以一天連續工作十六小時,但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就完全無法專注投入。

可惜的是,有些人誤解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和中島聰所謂的「投入」。誤以為:「如果想實現某些目標或成就,即使不喜歡,也必須專注在目標上,進而努力。」千萬不要把「投入」和「專注」混為一談,並不是因為專注在某件事上,讓人感到幸福,而是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感到幸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和中島聰的核心理念是:「主動投入」而非「被動投入」。並不是有人要求才這麼做,也不是被威脅或利誘,而是發自內心自然而然地專心投入,進入忘我的狀態。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曾說過,順著「心流」時,會覺得「心像是流動的流水一樣寧靜」、「像是在天空翱翔般的自由自在」。

即使我國的工作環境沒有美國好,還是有百分之十一的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公司。想要變成那百分之十一,並不是勉強硬撐著,強迫自己適應工作和公司,而是要找到一天內可以重複做很多次都不會膩的事,先了解自己後,再依照自己的個性特質,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好主管秘笈來了!
9 個 how-to 和 3 個 don’t do
讓你的領導之路不再心累

>> 立即下載「台灣中高階主管職場秘笈:向下管理」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