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乖」,無論工作或是生活上,好像總有一套規矩要我們遵守。不過哈佛教授法蘭西絲卡.吉諾透過多項實驗發現,其實「打破規則」不見得是壞事,在生活中小小地嘗試「叛逆」,反而能提升工作表現、增加自信。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哈佛教授 法蘭西絲卡.吉諾

幾年前,有人請我到哈佛商學院為「內城競爭力計畫」(Initiative for a Competitive Inner City;ICIC) 講授連續兩堂90分鐘的高階主管養成課程。這個機會對我很有吸引力。ICIC是一家全國的非營利組織,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1994 年所成立,旨在針對美國市中心貧民區的經濟與商業進行研究以及諮商工作。這個組織著眼於貧窮率高達或超過20%、失業率高於大都會區的地區。

參加這兩堂課的學員約有100 位,來自十幾個城市,都是出身商界、政府和慈善事業的領導者,他們希望能在此提升自己的協商與影響力技巧。這是我經常在高階主管課程講授,學員也常覺得收獲良多的主題,因為它在真實世界的應用顯而易見。

在哈佛商學院講授高階主管課程的講師,一向要面對高水準的期望。身為教授,你非常清楚學生的時間特別寶貴,你絕對不能浪費他們的時間。他們通常是難纏的一群,不容易討好,注重時間,而且資歷豐富。我除了想讓學生學到東西,也想要得到他們的尊敬,畢竟如果他們認為我有影響力、地位高,可能就會更注意聽講,記住我的教學內容。為了要帶領這堂課,通常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準備。必須清晰、專業、直接,而且著裝得宜。我不是裙裝的熱愛者,我上高階主管課程時的標準服裝是保守的套裝,內搭襯衫,腳穿正式的皮鞋。

但是,我要講授的連續兩堂課,聽講的是兩組ICIC 學生,而兩堂課的內容一模一樣。於是,我決定把這一天當成進行一個小實驗的機會,測試服飾對地位判別的影響。具體來說,我會在第一堂課結束後的休息時間脫下我的皮鞋,換上一雙紅色的Converse 球鞋。想像一下我的模樣:深藍色Hugo Boss 套裝、白色絲質襯衫,腳上卻是一雙大紅色,非常不正式的鞋子。我回到教室時,我的同事對我露出奇怪的表情。

要分辨學生是否潛心研習教材、樂在課堂學習,通常是一件難事。但是我可以感覺得到,那天的兩堂課有明顯的差異:紅球鞋課堂的學生似乎更專注、更有想法,笑聲也比較多。我發現,這個差異有部分可能不只是因為那雙紅球鞋,也來自紅球鞋對我的影響。看到同事的反應,我並沒有覺得侷促不安。相反地,我覺得更有自信。雖然我講授的是全新教材,卻更肯定它的效益,在帶領討論時更泰然自若,在轉換時也更熟練。

每一堂課結束時,我都會請學生填寫一份簡短的問卷,評估我的專業地位和能力。例如,會要他們猜測我在學校的位階,以及我的研究刊在《哈佛商業評論》的可能性有多高。有趣的是,穿紅球鞋的我在學生眼中的位階較高,他們也認為我的顧問費較高。這全都拜一雙紅色球鞋所賜。

「不服從」的強烈效應

第二堂課結束後,我踩著輕快的腳步回到辦公室,覺得紅球鞋實驗值得擴大實施。於是,我又進行了一項實驗,請大學生去做一項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很有壓力的事(至少沒有幾杯啤酒下肚做不出來),那就是在同學面前唱「旅程樂團」(Journey) 在70 年代的勵志歌曲「堅信不移」(Don’t Stop Believing)。在表演前,我請一半的學生穿著他們認為自己會覺得不自在的服飾——戴頭巾(我認為戴頭巾是一種不服從行為,它是頭巾版的的紅球鞋)。另一半的學生沒有戴頭巾。我借助於卡拉OK 機測量音準,還有心跳速度及信心度。結果,頭巾組學生唱得比較好,心跳速度慢得多,也更有自信。

我們都有機會透過不服從行為來提振自信。在另一項研究裡,我召募了數百名來自不同企業的員工,並請其中一部分人在接下來的三週展現不服從的言行舉止,例如對同事的決策表示異議;表達他們真實的想法或是感受,而不是他們應該有的想法或感受;或是提出同事可能會覺得脫離傳統的想法。還有一部分人,我請他們在三週裡採取服從的言行舉止,例如即使他們不認同同事的決定,也保持沉默,並一直點頭到最後。然後,我請第三組人在這段期間言行照常如舊,以做為控制組。

三週過去之後,第一組成員在工作上更有自信、更有參與感,勝於其他兩組。此外,在為期三週的追蹤調查裡,我給了他們一項任務,第一組成員不但發揮更高的創意達成任務,他們的主管在創新力及績效上也給予更高的評等。

不服從不但能提升我們的事業,也能提升個人生活。在和朋友聚會時,我們都會發現自己在討論裡一路點頭到底,即使打從心底不同意某些論點。有時候,我們或許會為了討好身邊的人而言不由衷。或者,我們會在穿著上融入群體,或是與約會對象點同樣的餐點,即使自己比較想點不一樣的東西。在另一項研究(類似我對員工和服從所做的田野調查),我請一大群大學生和MBA 學生花幾週時間,在學業之外的個人生活採取服從或不服從的言行舉止。採取不服從行為對於學生的個人生活一樣有益(例如在社交圈表達真實偏好,而不是從眾),讓他們在日常互動裡更快樂。有趣的是,參與者的預期與結果相反。

儘管人各有不同,但人人都想要快樂。我的研究顯示,叛逆,也就是打破服從的行為舉止,其實可以為生活增添更多歡樂。即使是像一雙紅色球鞋這麼簡單的東西,或許就能讓一切都改觀。

好主管秘笈來了!
9 個 how-to 和 3 個 don’t do
讓你的領導之路不再心累

>> 立即下載「台灣中高階主管職場秘笈:向下管理」

莫守成規:哈佛教授教你跳出框架、避開慣性陷阱,工作與生活都更出色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莫守成規:哈佛教授教你跳出框架、避開慣性陷阱,工作與生活都更出色》,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