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導讀: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走到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
每個處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人,或許都有一種自己的生活哲學。德國《時代週刊》編輯海可‧法樂採訪不同生命經歷的人,發現雖然大家背景各異,但是許多人生階段的體悟卻有相同之處。他與義大利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合作,描繪出 20 多歲的「生命共感」。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海可‧法樂;圖/瓦勒里奧‧維達利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3 歲:生平第一次,你把自己的點點滴滴全告訴了另一個人。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4 歲:也是第一次和另一人如此親密。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5 歲:你希望能白頭偕老。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6 歲:或者最好還是不要?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7 歲:媽媽也出不了主意。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8 歲:只在離別前,留下一罐手工果醬給你。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29 歲:你還沒學會在星期六的夜晚獨處,而不感到難過。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30 歲:你發現快樂是比較出來的。

圖片來源:《總有一天你會懂》,天下雜誌提供。
31 歲:快樂在兩種狀態之間生長得最好。
編按:
關於「兩種狀態」,作者海可‧法樂曾在前言裡這麼描述:「身歷不幸的人常常很訝異自己擁有的力量。比方說, 我在伊斯坦堡認識的那位敘利亞母親,她有六個孩子,她跟我說, 窮人在這世界上真的沒有容身之地,但是生命既已存在, 你就得要去享受它。我時常遇到這兩種相對的情況:歷經艱苦的人, 比較能欣賞美好的事物。生活順遂的人,對未來反而較難懷抱期待。 就此來說,人生似乎很公平:快樂是相對的──這個觀念也出現在本書 30 歲和 31 歲的篇章裡。」
《總有一天你會懂》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總有一天你會懂: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