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exels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解憂雜貨店》中的老闆這樣說過:「如果說,來找我諮商煩惱的人是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住置。」,而「諮商者」的角色,便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幫他們看清地圖上的道路。
為什麼要花錢請別人跟你講話?「心理諮商」與「聊天」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讓心理師為你解惑這個行業的「專業」與「價值」。
(責任編輯:陳奕安)
文 / 諮商心理師 余佳容
當我有困擾時,找我的閨蜜喝個下午茶訴訴苦,不是也能暫時解我的心頭悶,為什麼還要花錢去找一位不認識的人做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跟一般聊天都能達到「情緒宣洩」的效果,就像你和同事一起罵了老闆今天有多機車,當你抱怨完一個人之後,心情特別舒爽,就又能再戰幾天了!這就是「情緒宣洩」。
而心理諮商最主要並不是在讓你情緒宣洩,是幫你宣洩完後自我察覺走出瓶頸,找出問題的原因。
心理師正在聽出你「話中的話」
我們的訓練讓我們能聽出你「話中的話」,而正是解決問題亦或是自我探索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心理學中稱之為「覺察」。
例如「我真的非常生氣我爸每次都罵我成績考很差!』一般朋友可能就會說「你爸真的很機車,他是不是對你太嚴格!」
而心理師聽到的是話中的話,例如「你爸好像只在意你的成績,不關心你的功課,除了生氣,還有失落以及你強烈想要感受被愛的感覺!」
心理師不會隨便給建議
當你還沒了解一個人時,隨便給建議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我們並不是不給建議是不「隨便」給建議。
例如「我真的非常生氣我爸每次都罵我成績考很差!」時,一般朋友可能會說,「那你下次先不要馬上跟你爸說成績!」(或是立馬給其他建議)你我皆無法保證,這建議是否真的適合她…..
心理師會評估了解,這句話背後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父女互動如何、他們是否曾經討論過此話題後…….等等,再與對方一同探索一個最適合目前的方法!
心理師的中立關係/觀點
佛洛伊德曾說過,心理師應該要成為「空白螢幕」,即是希望心理師成為一個盡量「客觀」的人/關係。例如當你描述妳男友時,不會擔心坐在對面的他,可能之後會遇到男友,因此想顧全男友的面子,因而保守的說你對男友的不滿。而讓對方有個錯誤的評估與判斷。
如何面對處理情緒
心理諮商 | 一般聊天 | |
相同處 | 情緒宣洩 | |
相異處 | 不隨便給建議 | 立即給建議 |
聽出背後話中的話 | 不一定能準確聽出話中的話 | |
較不受自己的喜惡影響 | 較易受自己的喜惡影響 | |
如何面對處理情緒 | 不一定能討論到情緒 |
最後,但不代表最不重要,心理師會陪伴你走過每一個艱困的低潮與難解的情緒,心理師會與你討論面對情緒的處理方式,例如生氣時可以怎麼做、感覺不到愛時可以怎麼做,這會是心理師專業與價值的所在!
延伸閱讀
【無論男女,都該知道的協奏曲】李世明醫師:別再說女人心海底針,月經週期真的有「四季」
【每天洗妹妹還是覺得很癢?】李世明醫師解答陰道炎的 5 大疑問
【泡菜致癌?真的假的?】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告訴你「泡菜與癌症的距離」
(本文經合作夥伴 問 8 健康新聞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余佳容諮商心理師】心理諮商和聊天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