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
6/3 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自行車日(World Bicycle Day)」,這個節日是剛在 2018 年才確立的,為什麼聯合國要特別指出騎腳踏車的重要性呢?
根據聯合國的官方網站,因為自行車兼具「簡單、實惠、環保」的特質,還能夠保持身心的健康,為了鼓勵世界各國將自行車納入基礎設施規劃和設計中,並加強推廣自行車的使用,於是聯合國特別訂定了「世界自行車日」,在 6/3 提醒大家不妨試試騎自行車上班、上學。
「五感生活美學」原來已悄悄走進我們日常,你知道是哪五感嗎?
其實除了聯合國簡單提到的幾個優點以外,許多國外的報導與研究都點出了騎自行車的好處真的很多:
1. 保持良好身材
這應該是騎自行車最直接的好處了!根據 Average Joe Cyclist 的報導,騎自行車時使用的肌肉部位非常多,包含:四肢、腿筋、臀部的肌肉,因此騎自行車可以消耗很多熱量,還能訓練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平均而言,騎一小時能夠燃燒約 400 到 600 卡路里,依據體重及踩踏力度而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Livestrong 的報導指出,雖然跑步跟騎自行車都能消耗熱量,不過因為騎自行車對身體造成的負擔較小,能夠訓練更長的時間,所以如果想要減肥的話,騎自行車是個不錯的選項。
2. 減輕焦慮,穩定情緒
一直以來,有許多研究證實了「騎腳踏車」與「減輕焦慮」的關聯,像是一份發表在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期刊的研究結果發現,有氧運動可以減少廣泛性焦慮與焦慮敏感度,也就是引起恐慌發作的其中兩種前兆,而騎自行車正屬於有氧運動的一種。
另一方面,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一個研究請 15 名成年人每天騎 20 分鐘的自行車,持續數天,結果發現也能有效降低受試者的焦慮程度。
長久以來我們都曉得,運動能夠促使腎上腺素分泌,使得心情放鬆、愉悅,而自行車運動的特點就是:結合了「運動」與「戶外」兩個元素,在騎自行車的時候,能夠探索新的風景,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放鬆感,也能與其他同好一起騎行,拓寬社交圈,擁有穩定、愉快的心情。
3. 改善睡眠品質
根據 bikeradar 的報導,一項史丹佛大學的實驗要求失眠者每兩天騎一次自行車,每次持續 20~30 分鐘,實驗結果發現,那些失眠者的所需入睡時間減少了一半,整體睡眠時間提升了近一小時。
其實結合前面第二個好處就不難理解,因為騎自行車能消除焦慮的情緒,在放鬆身心的情況下,自然就能睡得好。
4. 減碳愛地球
跟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比起來,自行車產生的碳足跡是最低的。根據桃園市環保局的數據資料,以每天上下班的汽車里程數為 30 公里為例,平均每天車用汽油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7.08 kg 二氧化碳當量(CO2e,為測量碳足跡的標準單位);而以搭乘台北市聯營公車 30 公里為例,平均每人搭乘公車 30 公里約排放0.52 kg CO2e。
但是若想落實節能減碳,騎自行車是最好的選項,畢竟過程中不會有燃燒含碳燃料(如汽油及柴油)的問題。
所以下次如果想要提升睡眠品質、讓心情變好,有個環保愛地球的方式:那就是騎自行車出去走走吧!
延伸閱讀
【從你的日常消費,就可以愛護地球】快來認識「再塑」、「Vegan」產品
小琉球「低碳旅遊」6 玩法:騎電動車環島、SUP 感受海的動感、在甲板上微醺賞夕陽
「在這裡,你可以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台灣在地的新鮮好滋味。」走進台北水花園農夫市集
參考資料
ECF:how much CO2 does cycling really save?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anxiety sensitiv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State Anxiety Following 20 Minutes of Bicycle Ergometer Exercise at Selected Intensities
cyclingweekly:15 Benefits of cycling: why cycling is good for weight loss, fitness, legs and mind
桃園市環保局:綠色運輸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