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對於睡眠這件事總是有些根深柢固的想法,比如說年輕人都有體力可以很晚睡,同時又能睡很晚而不自然醒,根據牛津大學的研究,這其實和他們的生理時鐘有很大關係。他們的生理時鐘通常會比大人們晚兩到三小時,所以太早睡早起其實不是件好事,他們可能會因此失去應有的睡眠。
對睡眠最大的迷思,大概就是早起有許許多多的好處,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勵志文章,都在講述早起能增加你的生產力、成功人士總是早起的,人們總說早起能讓你更健康和快樂,最好能早睡早起,每天睡滿八小時。相信有不少人也就試著照做了,但卻發現成功人士的模板似乎無法應用在自己身上。這真的很正常,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適用於「早起=成功」這個公式。
根據 BBC 的報導,牛津大學和華沙大學近期的研究都有相似的結論。如果你剛好是晨型人,那恭喜你,早起法則確實能讓你做更多事,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如果你是夜型人,那麼早起只會讓你更痛苦,太早起床得灌咖啡提神,整天渾渾噩噩,到了精神該旺盛、效率應該加倍的晚上時,卻又因為早起而感到睏倦,最後反而效率更低落。我們的基因就決定了這件事情,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刊出的一項研究就指出,我們有超過 350 個基因因素影響了你會在早晨還是晚上時更有活力。
記錄生活狀況,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方式
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究竟適不適合早起,就記錄一下自己的狀況。工作天時,記住你一天中最容易犯睏以及最精神的時候,放假時,看看你會幾點自然醒,又是幾點開始想睡。然後努力把工作天的起床和睡覺時間調整得像假日時的作息,因為那是你身體反饋出來的時間。但畢竟只有少數人擁有自由的上班/上課時間,所以可以試著綜合兩者,找出適中的方案。
應用到工作上,如果你的公司或團隊相當有彈性,或你本人剛好能做決定,可以調查看看團隊成員每個人的作息,比如有些人因為有小孩得早睡早起,有些人就是夜晚精力旺盛,就能依照這些來分配工作和給出死線,讓工作更有效率,也避免大家累得要命。
不要一味複製成功人士的模板,而該選擇對自己最適合的事情,睡眠對身心靈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擁有足夠的睡眠,選對起床和睡覺時間,才是讓你工作效率加倍,心情又愉快的關鍵。
(參考文章來源:The Guardian、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