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台灣最美的地方:國家公園地圖》,聯經出版提供。

《VO》導讀:

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得主陳又凌,平常喜歡散步跟接觸大自然,他用畫筆紀錄台灣國家公園的美,才發現一座小小的島,竟然能有這麼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與生態。來看看他會怎麼畫出位於台南沿海的「台江國家公園」吧!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圖/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得主  陳又凌

台江國家公園生態

台江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西南沿海,跨越七股溪、曾文溪、鹿耳門溪、鹽水溪等四條溪流出海口,以多變的海岸沖積地形和古航道為特色,包含了紅樹林、溼地等構成的自然生態景觀,也是黑面琵鷺的重要保育區。

海積地形

波浪侵蝕下來的沙泥, 經潮流、岸流的搬運, 堆積於沿海地區, 這種地形稱為海積地形。台灣西部海岸有非常發達的海積地形, 包含沙灘、沙洲、潟湖等。

溼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 在此環境下, 擁有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 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又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 也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濕地裡的小住客
#1:大彈塗魚

彈塗魚退潮時藉胸鰭肌柄於泥灘爬行或跳動覓食,漲潮時則躲於洞穴中。皮膚可做為呼吸的輔助器官, 所以只要保持身體的溼潤,即可長期離開水面。領域性強,對於同類物種或其他物種(如招潮蟹)入侵其領域範圍時,牠會張大口並開展背鰭及尾鰭,驅趕入侵者。

#2:台灣招潮蟹

雄性的雙螯一巨大一細小,大小懸殊,大螯的外觀像剪刀, 而雌蟹的雙螯同樣細小。雄蟹會揮舞大螯來求偶及保衛地盤, 並做為打鬥的武器。當雄蟹求偶成功、吸引雌蟹進入洞穴後, 雄蟹會負責挖深洞穴,將洞內的土堆疊至洞口形成煙囪狀, 最高可到20公分!

#3:黑面琵鷺

又稱飯匙鳥、琵琶嘴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而得名。

黑面琵鷺是第一類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而台灣曾文溪口是全球黑面琵鷺度冬最大的棲息處,黑面琵鷺會在每年 10 月從韓國或中國的東北地區, 飛到七股曾文溪口來度冬,因此每年的 10 月到隔年 3 月,都是欣賞黑面琵鷺的季節。

#4:短指和尚蟹

左右雙螯大小相同且對稱、長且彎曲,攝食時動作與搗米相似,因此日本人稱之為「搗米蟹」。生活於河口及海灣潮間帶泥沙質地, 是少數能直著行走的螃蟹。在退潮後,會集體外出覓食,外出多為雄性,有時不外出覓食,而是在地表下進行「隧道式覓食」。

#5:凶狠圓軸蟹

頭胸甲寬可達12 公分, 是台灣最大的陸蟹,兩隻螯粗壯不ㄧ樣大。幼蟹顏色偏紅,隨著體型變大逐漸呈淺咖啡色, 體型壯碩,行為憨厚。

#6:網紋招潮蟹

網紋招潮蟹公蟹一個螯大,一個螯小;母蟹兩個皆小。洞口有土牆為母蟹;公蟹的洞口和地面平齊。因此由洞口的形狀就知道洞內的是公蟹還是母蟹喔!每隻網紋招潮蟹背甲上花紋都不相同,和人類的指紋有點類似。

紅樹林植物

①生態功能

紅樹林溼地集結了河川及海洋的有機碎屑和無機鹽類,是浮游生物和無脊椎動物的食物來源,也是魚蝦蟹產卵的庇護場所。

②環境保護功能

紅樹林能避免海岸受到海浪的侵襲,減少土壤流失, 是最佳護岸植物。除此之外,還能過濾來自河川和海洋過多的有機物或有毒的污染物,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發現台灣的美

台灣最美的地方:國家公園地圖

這裡買

延伸閱讀:

【如何讓平凡的生活變得特別?】韓國知名電視劇製作人分享:「日常幸福」的秘訣

【躍入海洋感受大海的生命力】其實台灣有「潛水秘境」!初學者也能在小琉球和海龜一起潛水

「我完全找不出需要趕路的理由。」《孤獨的美食家》作者藉「走路」發掘生活日常的美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台灣最美的地方:國家公園地圖》,由聯經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