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VO》導讀:
你知道台北附近就有個潛水秘境嗎?基隆的望海巷灣距離台北只有一小時車程,近幾年來因為規劃成保育區,當地海洋生態變得更加豐富,潛入海底能看到各種奇特生物。此外,基隆也有許多景點、咖啡廳可以欣賞海天一線的美景,下次假日不妨規劃基隆一日遊吧!
(責任編輯:翁筠茜)
潛水秘境——基隆望海巷灣
望海巷灣的基本資料
◆ 潛水地點
西起基隆八斗子漁港,東至新北市瑞芳番仔澳。
◆ 生物種類
海扇、海樹、海棉、海蘋果。
◆ 推薦原因
幾處知名潛點為海灣地形,夏季多風平浪靜,是適合新手訓練與教學的好地方,更是高手練習水中攝影技巧的首選場地。
◆ 注意事項
因為海流跟地形的影響,有可能瞬間能見度變很差,從 10 公尺能見度瞬間變 1 公尺,如果對當地不熟悉的潛水員或菜鳥,容易有迷航的狀況,務必由專業的導潛帶領,依照潮汐與風向規劃潛水活動。在保育區範圍內,也應該遵守保育區規範,落實禁釣、禁網、禁採捕的自我要求。如中性浮力尚未有充足把握的潛水員,也應該至合適的潛點進行活動,以免破壞水下環境。
如何到望海巷灣?
1. 開車可經 62 快速道路直接抵達。
2. 搭乘大眾運輸,可從台北市政府捷運站搭乘 2088 公車,或搭乘台鐵深澳支線抵達海科館站,再步行抵達望海巷灣。
從垃圾掩埋廠,蛻變為環境環境教育基地
望海巷灣西起基隆八斗子漁港,東至新北市瑞芳番仔澳,是一個天然海灣,此地漁業悠久,從清代便有發展紀錄。原先是一個獨立於台灣本島的海島,1937 年日治政府為興建火力發電廠而將海溝填海造陸,形成一個半島,完工時發電量冠居全台,成為台灣北部發展的重要供電來源。1976 年因為基隆發展所需,八斗子半島東側被劃定為長潭里垃圾掩埋場,被戲稱為全台最大的海邊掩埋場,使用至 1992 年封場,從此開始另外一段使命。
1980 年代因應政府十二項建設的推動,規劃兩座海洋為主的博物館,一座為屏東海生館,另外一座則為海科館。歷經籌備處與政府 OT 營運模式的招標,於 2012 年陸續開館營運,成為北台灣推動海洋保育的重要教育基地。
台灣北部潛域概略涵蓋自基隆至宜蘭頭城北邊港口的海岸線,因處於台灣東北角,冬季受東北季風引響非常明顯,過了十月後除了水溫驟降之外,岸邊時常湧起的瘋狗浪更增加上下岸的困難度。如果真的有下水必要,建議著乾式防寒衣以免有失溫的危險。
各色穗軟珊瑚,數量與種類豐富
有一說「望海巷灣」的台語發音為「meng hai ang」,hai ang是鯨魚的台語發音,意思是「看鯨魚」,由此可見古代海灣內常見鯨魚噴水的奇景。因海灣地形位居黑潮與親潮交會處,因此也稱為潮境,冬夏兩季水文變化劇烈,所帶來的生物也與台灣其他潛水地點不同,每日兩次漲退潮隨著海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更讓此地的魚種多元。

成片的玫瑰珊瑚讓水下變得更加迷人。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春季是觀察生態的好時機
每年初春水溫尚未變暖前(水溫約 19~23 度),這裡是仔稚魚們的孵育場,可以欣賞到整群的新生小魚群,也因此吸引許多迴遊性魚類靠岸覓食,幸運的你或許能看到紅甘等洄游性魚類靠近,近年更偶見海豚結伴游至海灣內覓食。五月左右,常見成群結隊的花枝產卵,看體型碩大的花枝優美地游動著,彷彿外星艦隊造訪地球,花枝的產卵行為更是一門大自然的科普教室,直接在潛水員眼前上演。

潛水過程可以進距離觀察海洋生物。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海巷灣的特殊物種——軟絲
軟絲也是望海巷灣的特殊物種,因為海灣柳珊瑚數量繁多,吸引軟絲在柳珊瑚根部產卵,如有攜帶微距套件的潛友,不妨利用相機好好記錄下這難得的一刻。除了天然的軟絲產房外,每年在熱血教練的帶領之下,灣內也會擺放以竹葉聚攏製成的人工軟絲產房,讓這群嬌客得以每年在灣內繼續繁衍。

在望海巷灣可以觀察到軟絲產卵的過程。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各類珊瑚礁魚種
魚類生態以各類珊瑚礁魚種為主,唯近年因人類採捕活動的關係,除雀鯛與鷄魚外數量和體型都不大。所幸 2017 年在祕密花園的潛點發現四隻約 1 公尺長的點帶石斑魚定居,這對台灣少見大型物種的現況而言,相當令人欣慰。此外,潮境也是一個適合拍攝微距的潛域,只要耐心尋找,都能發現各類珍奇的小東西喔!包含各類可愛的海蛞蝓們。2017 年潛水員楊寬智更在望海巷灣記錄到龍女簪,是台灣本島首次發現。

明星生物黃海馬。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歐大)
熱門潛點:
包含潮境公園、祕密花園、花園 2 號、花牆、鋼鐵礁、海建號沉船、水晶宮、象鼻岩放流點、玫瑰花園區等。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
望海巷灣位於八斗子岬與番仔澳岬中間,62 快速道路下左轉即可到達。此區從 1999 年起被基隆市政府規劃為望海巷人工魚礁禁漁區,並自 2016 年起成立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期望能成為海洋生物樂園,帶動當地觀光產業。
由於海流與深度的關係,當地的水下長滿各色穗軟珊瑚,數量與種類極多,這是其他地方所少見的。穗軟珊瑚主要以濾食方式為生,因此只有在適當條件下才會膨脹進食,平時則是萎縮休息狀態以閃避海流,因此同一地點在不同時間觀察到的景色也不同。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另外海扇、海樹、海棉等濾食性生物在此也很普遍,尤其在祕密花園岸潛即可看到巨大海扇,這實在是很難得。因為漁業單位投放了大量魚礁,以及保育人士的復育。每年初春成為仔魚們的孵育場,因此吸引許多迴遊性魚類靠岸。此外也有各類的珊瑚礁魚種,唯因人類採補活動的關係,除雀鯛與鷄魚外數量和體型都不大。在珊瑚間喜好微距攝影的潛水員只要耐心找找,都有奇特生物可以發掘。

望海巷灣的地標是碩大的海扇。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因漁業單位近年投放了大量魚礁,在海灣內也可藉由船潛來觀察人工魚礁生態,比較著名的就是海建號與鋼鐵礁等潛點。
祕密花園潛點的明星物種——海蘋果,如果你比較省氣且具備進階潛水員資格,不妨潛至海蘋果身旁仔細觀察牠濾食時的可愛姿態。

海蘋果。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京太郎)
潛水後推薦必拍的打卡點
基隆其實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旅遊勝地,距離首都台北僅需要 40 分鐘車程,便可以享受海天一線的極致美境。除了大家常去的廟口夜市與基隆港,其實還有白米甕砲台、忘憂谷等私房景點等你來基隆細細品嘗喔!
◆ 八斗子火車站
號稱「北台灣多良車站」的八斗子火車站,隸屬於台鐵深澳線,昔日是因為運煤而興建,至 1989 年 8 月廢止,後因海科館的完工,在 2016 年 12 月重新啟用。特殊的海天一線間隔,天氣良好時總吸引諸多攝影大師前來取景。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陳信助)
◆ 阿根納造船廠
阿根納造船廠位於和平島的八尺門,此處做為卸煤碼頭歷史悠遠,有一說法認為自清代就有紀錄,但有書面紀錄是從日治時期始,因為要開發金瓜石的金銅礦而興建一條台車鐵道至八尺門,因此逐步發展。現在看到的阿根納造船廠,是 1967 年由美商阿根納承租土地所興建,但最後經營不善而棄置。如今阿根納造船廠留下斷垣殘壁,連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也曾來此取景,可見其滄桑感擄獲了眾多攝影外拍者。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陳信助)
◆ 望幽谷
此處被稱基隆祕境首選,是被過度低估的旅遊勝地,位於潛水下水點的上山處,車停好後即可欣賞 360 度的壯麗美景,天氣好時除了可以遠眺九份,更能看到基隆嶼盤據海上的英姿。如果腳力許可,十分推薦循著步道造訪望幽谷與 101 高地,再欣賞半島另外一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大坪海蝕平台。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陳信助)
◆ 基隆港
近年來基隆市府努力發展郵輪旅遊,基隆港更在 2017 年榮獲亞洲最佳郵輪母港的殊榮,前往基隆港邊的海洋廣場,便可近距離欣賞郵輪的優美姿態,如果巧遇基隆市鳥黑鳶在天空翱翔,更是一幅人文與天然交錯的美麗構圖。

圖片來源:BlueTrend 藍色脈動。(攝影/陳信助)
躍入大海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躍入海洋感受大海的生命力】其實台灣有「潛水秘境」!初學者也能在小琉球和海龜一起潛水
【徜徉於無重力的藍色宇宙】水肺潛水 vs. 自由潛水大剖析,與魚兒面對面接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潛進台灣:島民們,讓我們重返海洋吧!關於潛水、攝影、淨灘…16 個愛上海洋的方式》,由麥浩斯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