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Pexels
《VO》導讀:
下班後剛回家的空檔,你通常會做些什麼事呢?日本教育學者、明治大學教授齋藤孝根據自己三十多年的親身實踐,發現「做筆記」不僅有記錄功能,還能活絡思考。針對「生活中的空檔利用」,他提出了「餘溫工作術」,教你如何活用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日本明治大學教授 齋藤孝
現代人十分忙碌,時間管理是大家都很關心的課題。時間是唯一公平賦予眾人的資產,沒有人能增加一天的時間;然而,我們可以提升時間的密度,也就是善用轉眼即逝的時光。能否有效運用每天的時間,將對個人成就產生很大的差異。
善用時間的方法和做筆記相當搭調。
有時候我們生活中會有五至十分鐘的空檔,這段時間該拿來做什麼呢?很多人會選擇玩手機,或是找朋友聊天。這些都不是壞事,不過從善用時間的角度來看,運用是好或壞,應該要看空檔的性質。
例如:你在家剛洗完澡,這段空檔不會想用來工作,像這種時間就很適合與人聊天溝通。然而,在傍晚時分或是下班剛回家,這時可能還處於工作模式,就應該好好發洩一下剩餘的工作熱忱。若無視自己處於工作模式的事實,淨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就會浪費這些工作熱忱。
當我們專注處理某件事時,那股熱忱不會太快消散,而利用剩餘的熱忱再稍微努力一下,就是「餘溫工作術」,趁這種時候把今天的領悟寫在筆記本上,你的實力會慢慢進步。若是等到餘溫散去,我們的記憶也會變模糊,要重新喚回反而更耗心力。
因此,趁工作結束還有熱忱的時候,趕緊花十分鐘做筆記吧!寫下領悟固然很重要,但就算沒有領悟也可以先打開筆記本。若能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你一看到筆記本,就會開始統整自己的工作了。
只要養成「書寫→思考→解決」的習慣,三步驟即可打通思考迴路,腦筋不再打結,增加生產力、強化學習力,還能紓解壓力。
強化學習力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思緒超載的解決方案】紅遍歐美的「子彈筆記整理術」:做得更少、完成更多
【為何工作溝通不順?】曾獲微軟 MVP 企業顧問:要做到「換位思考」,必需掌握 1 個前提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