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這件事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的簡單。以往我們說懂得「傾聽」很有魅力,現在是懂得「移情式傾聽」最深得人心。心理學博士 Marilyn Wedge 說:「一直以來我倡導在家庭、友誼與親密關係中練習移情式傾聽,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富有同情心的過程,幫助我們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取得更深刻的情感連結。需要的不僅僅是專心接收對方的話,還要真正傳達出你關心他們,對他們的想法感同身受。」
簡單來說,在聆聽的過程中加上一點「同理」,就能發揮顯著的療癒效果。若你還不太能掌握這個道理,可以嘗試 Marilyn Wedge 提供的方法:
1. 不做任何判斷
不試圖解決問題。有時人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建議。暫時放棄自己的意見,專注於對方的觀點和情感。這並不意味你需要同意對方說的一切,只是讓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的感受。
2. 耐心等待
不要害怕沉默。有時對方會跟你說「我跟男友處得不好,我感覺很糟,但不太確定如何說明。」這時她需要的是安心的陪伴和耐心等候。
3. 表明「你在仔細聽」
運用支持性的肢體語言,如眼神接觸、點頭等,明確表達你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這段談話上。
疫情後,如何為自己找到新的「轉型關鍵」?關注 「CONNECT 2021 年度趨勢論壇」,獲取產業發展最新資訊。
4. 重申並解釋對方的話
進行同理心的聆聽沒有腳本可供演練,只能根據當下的情況和時刻做出回應。保持那種無自我判斷和尊重的精神,如果一時不知道怎麼回應,先重複並解釋對方的話。
「你感覺很糟,是因為他最近態度冷淡嗎?」
「不確定怎麼說的話,先舉個例子呢?」
5. 給予同理回饋
當你引導對方講出一些細節,接著可使用這個技巧。
「他這麼做,難怪你會傷心。」
「這段時間你應該很辛苦。」
這會鼓勵對方告訴你更多訊息。但如果你說:
「我不太懂你的心態。」
「聽起來還好啊,沒有很嚴重。」
這段對話就難以延續。
6. 同理非「憐憫」
提供同理,但不要憐憫。「我覺得你很可憐。」這種話代表你沒有站在他同樣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感受,只會讓對方感覺更糟。
7. 適度追問
「他還做了什麼讓你不開心的事嗎?」
「你們現在還是冷戰中?」
雖然你不必急著給予建議,但可以適度追問看對方是否還有其他困擾。能夠掌握這些技巧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其實在整段對話中的發言量不多,因為真正療癒人心的安慰與鼓勵的話絕對是重質不重量。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crisisprevention。)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